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图表现二维超声心动图
⑴房间隔局部回声失落或中断:是诊断房缺的直接征象
常用观察切面包括:剑下四腔切面,胸骨旁四腔切面,心底短轴。
⑵右心容量负荷过重表现:①右心室扩大②三尖瓣环扩大,幅度增强③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环增宽,搏动增强④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同向运动。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彩色多普勒显像:
①过隔血流,由左房进入右房的血流信号,于收缩中晚期及舒张早期流速最大,彩色明亮
②三尖瓣反流
频谱多普勒:房缺水平右房面探及双期连续性低速湍流,三峰或多峰,频谱的边缘不光滑,在峰顶呈毛刺样,速度通常在0.8~1.2m/s。
声学造影检查
正常情况下从外周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右房内充满造影剂回声。四腔观显示右房内大量造影剂以房间隔为界限分明整齐。房间隔缺损时:
房水平左向右分流时,于右房内出现负性造影,这是由于左房内无造影剂的血液进入右房所致。
若伴有肺动脉高压,右房压升高可见造影剂经缺损口进入左房。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
室间隔回声中断,残端回声增强,可有膜部瘤
左室增大,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增宽
室间隔与左室后壁活动幅度增大,二尖瓣波幅增高,肺动脉瓣曲线“a”波变浅或消失
室水平穿隔的五彩分流束,并测出正向高速湍流频谱
声学造影:可有负性充盈区,肺动脉高压时,可见气泡右向左分流
多普勒检查:
脉冲多普勒(pw):取样容积置于缺损处,可显示收缩期高速正向或双向湍流频谱曲线
2连续多普勒(cw):由于左右室压力差大,室缺的收缩期左向右分流通常为高速血流,最大血流速度达3-5m/s,频谱曲线呈正向或双向单峰形。肺动脉压力测定:RVSP=LVSP--△P△P=4V2
彩色多普勒(CDFI):显示红色为主的多彩血流束经室间隔缺损,进入右室或右室流出道。伴肺动脉高压时为双向过隔血流信号。
法洛氏四联症
超声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
⑴主动脉增宽并骑跨:左室长轴观显示主动脉内径明显增宽,前移,右室流出道变窄,主动脉前壁与室间隔连续中断,室间隔断端位于主动脉前后壁之间即主动脉骑跨。
骑跨率=主动脉前壁与室间隔断端间垂直距离/主动脉根部前后径X%
⑵室间隔缺损:嵴下型缺损在左室长轴观上位于主动脉瓣下,缺损多较大,易于显示。
⑶右心室肥厚⑷漏斗--肺动脉的狭窄:①漏斗部狭窄:A,局限性肌肥厚B隔膜型狭窄C长管状肌性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常伴主肺动脉狭窄后扩张
肺动脉狭窄:主干及左右分支近侧段可能有局限性或普遍性狭窄,因分别测其内径。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⑴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室间隔缺损近室间隔断端处显示收缩早期低速左向右分流,收缩中晚期右向左分流频谱曲线
⑵彩色多普勒:①心尖五腔观于收缩期显示来自左右心室的兰色血流射入主动脉根部
②左室长轴观上显示室水平有收缩期左向右红色血流及舒张期右向左的兰色血流,分流量均不大③肺动脉狭窄经狭窄处的彩色血流束变细及其远侧多彩湍流
若为肺动脉瓣及/或肺动脉主干闭锁则其远侧无彩色血流信号。
声学造影:于外周静脉注入造影剂,右室显影后:①收缩期造影剂自右室进入主动脉根部,量不等。若静息时无造影剂自右室进入主动脉,可作运动实验,运动后有右向左分流,有助于轻型法四的诊断②舒张期有少量造影剂进入左室流出道。
二尖瓣狭窄(mitralstenosis)
心脏瓣膜病中最常见,主要见于风心病(发病率95-98%),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及二尖瓣钙化引起者少见。
超声心动图特征1、二尖瓣瓣叶和瓣下结构增厚2.二尖瓣前叶舒张期呈圆顶征(二尖瓣活动受限,前后叶瓣尖分离距离显著减少。3、短轴二尖瓣口呈鱼口样改变。4、二尖瓣后叶活动受限和前叶同向运动。
频谱多普勒
心尖四腔心切面将连续多普勒取样线置于二尖瓣下,跨瓣血流频谱为舒张期斜率减低,流速增高。
合并房颤时,频谱波形不规整,呈单峰,A峰消失,呈现多样性,间距宽窄不一。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多色镶嵌血流。
狭窄程度越重,色彩混叠越严重,瓣口射流中心越明亮。
二尖瓣关闭不全
多见于风心病,常合并MS
其次二尖瓣脱垂,腱索断裂,乳头肌功能不全,二尖瓣环及瓣下部钙化等也成为常见原因。
典型超声表现:①左房、左室增大②二尖瓣关闭裂隙③收缩期二尖瓣上蓝色为主返流血流④CW:收缩期负向血流频谱
肝脏有膈面、脏面两个面和前后、左右四个缘。
肝脏脏面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组成的“H”型结构,为血管和胆道出入口:
左纵沟:其前部为肝圆韧带,后部延为肝静脉韧带。
右纵沟:其前部为胆囊窝,后部为下腔静脉沟。
横沟:为门静脉、胆管、肝动脉,淋巴管及神经的出入部位,向内延伸所形成的凹陷。
第一肝门:即横沟处门静脉、胆管、肝动脉、淋巴管和神经的出入口,也称肝门。
第二肝门:为肝脏隔面下腔静脉沟,上部的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处,在第一肝门上方约5CM。
第三肝门:系右后肝静脉和尾状叶的小静脉出肝的位置。
肝脏内的门静脉、肝动脉、胆管和肝静脉组成肝脏四套管状结构,其中前三者互相伴行,并有结缔组织包绕,构成格林森(GLISSON)氏系统。
门静脉
门静脉主干: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而成。门静脉主干的前内侧,有肝动脉伴行,前外侧有肝外胆管,三者的关系比较固定。门静脉右支门静脉左支
肝脏肿瘤-肝海绵状血管瘤
声像图表现
高回声型:肝内出现圆形、类圆形高回声团,其内间隔细小管状或圆点状无回声区,呈筛网状。边界清晰、锐利、呈浮雕样。后方回声无衰减。瘤体与肝组织间有小血管相通。
低回声型:肝内出现圆形、类圆形低回声团,境界清楚,规则,其内有不规则的“小等号”状血管断面回声,当“小等号”位于瘤周时可形成所谓“裂隙征”“裂开征”肿瘤周边可有管壁样高回声,瘤体后方回声可增强。
混合回声型:本型多见于直径5cm以上的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型混合性回声,边界欠清,但是均有明确边界。瘤内低回声与高回声混合存在。瘤体后方无明显变化。
囊性型:少见。表现酷似囊肿,但是可发现有血管与瘤体相通或血管环绕。
等回声型:血管瘤内部回声与肝实质回声相等。
肝脏肿瘤-原发性肝癌
声像图表现原发性肝癌肿块形态回声类型
巨块型:肝脏显著增大,肿块边界清楚,形态较规则,外周常可见声晕存在,内部回声以混合型多见,如巨块由多个癌结节融合而成,则可见“结中结”征像。多数不伴有明显肝硬化。
结节型:癌肿为多发性,多数表现为结节状不均匀高回声型或不均匀低回声型。内部有出血、坏死和液化的表现为混合型。癌肿边界欠清,外周可有声晕或不完整的高回声包膜。常伴有明显的肝硬化。
弥漫型:癌肿数目众多,弥漫分布与肝脏,大小不一,结节以不均匀低回声多见。多无声晕,常伴有肝硬化。其特征还有:门静脉或肝静脉更易发生广泛性癌栓和伴有肝脏深部组织回声衰减。
原发性肝癌肿块内部回声类型
高回声型:癌肿回声水平高于肝组织。多数为不均匀性的高回声。高回声预示癌细胞有脂肪变性、坏死的倾向,但未发生液化。
低回声型:癌肿回声水平低于肝组织。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低回声预示癌组织血供丰富,生长旺盛,无肿瘤坏死。
混合回声型:多见于体积较大的癌肿,癌肿内同时出现多种类型的回声。多预示癌肿内存在出血、坏死和液化。
等回声型:癌肿回声水平接近肝组织回声。但是周边常出现低回声声晕。本型少见。
癌肿肝内挤压征像1、肝脏包膜局限性膨隆:驼峰征2、肝内血管压迫征3、肝内血管绕行征4、肝内胆管扩张:位于肝门部的胆管细胞癌常使得肝内胆管普遍扩张。
原发性肝癌声像图主要特征:(1)无论肿块内部呈低、高、混合回声,多表现为回声不均匀(2)无论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肿块边界多欠清晰(3)肿块后方多有声衰减(4)除低回声型和弥漫型肿块外,其他型癌肿周边多有声晕(5)多有肝内、肝门或远处淋巴结、其他脏器转移,腹水等征像。
肝脏肿瘤-转移性肝癌
声像图表现-形态回声类型
结节型:最为多见。多发,直径3cm左右,多结节可融合形成“葡萄串征”,癌肿内部表现多种多样,2cm以下以低回声、高回声型为主,有些显示为“牛眼征”,大于3cm者以混合型回声多见,出现“牛眼征”也多。其原发灶多在肺、胃、乳腺。
巨块型:单发为主,直径多在5-10cm左右,甚至占据半肝。癌肿内部出现出血、坏死甚为常见。其内部回声主要为混合型。其原发灶多在直肠、肾脏。
浸润型:位于胆囊、右肾、肾上腺、胃、食道的癌肿可直接以浸润的方式转移到肝脏,声像图显示原发癌与肝脏的毗邻部有不规则块影。边界模糊不清。内部回声以不均匀低回声为主或混合型回声。
声像图表现-癌肿内部回声类型“牛眼征”或“靶形”结节:边界清楚,形态规整。由外向内:低回声晕-活癌细胞群+萎缩肝细胞+窦状隙扩张。高回声-肿瘤组织变形区。内部低、无回声-癌肿中心部出血、坏死。
无回声囊性型:癌肿大部分溶解坏死后形成
弥漫型:多数微小肿瘤弥漫分布于肝内。
肝脓肿
声像图表现
脓肿前期(炎症期):早期充血水肿,病灶呈现边界欠清的低回声区,内部回声均匀。当肝组织破坏出血、坏死,内部出现点状、片状高回声,间有不均匀的粗点状低回声区,边缘模糊不清,周边可有高回声包绕或低回声晕环。
脓肿形成期:肝脓肿坏死、液化后,形成脓肿。声像图表现为边缘较清楚的无回声区。无回声区内依据脓液的成分不同而有相应的声像图。脓汁稀薄时为典型的无回声,提高增益可有弥漫分布的细点状回声。脓稠时呈低回声。坏死组织多呈高回声。液化不充分时可有高回声分隔样回声。
脓肿吸收期:脓汁逐渐减少,脓腔壁新生肝组织和肉牙组织生长,脓腔缩小,脓肿内部无回声区减少,斑片状、条索状高回声增多。
慢性肝脓肿:脓腔壁明显增厚,内壁肉牙组织形成,周围严重的炎性浸润,脓腔内坏死组织不断增多,声像图表现为实质性杂乱回声团。壁或内部可有钙化表现。
阿米巴肝脓肿:超声诊断主要依据1肝内显示单发的体积较大的液性无回声区,其内有弥漫的细点状低回声。2脓腔壁较细菌性肝脓肿为薄,脓肿多位于右肝隔顶部3本病多为中年男子多见,有长期的不规则发热和痢疾史,脓肿多在阿米巴痢疾后30-40天形成,甚至在数月、数年后发病。4超声引导下穿刺阿米巴肝脓肿可抽吸到典型的巧克力色脓液。
多囊肝
声像图表现
典型:肝脏普遍增大,包膜凹凸不平,实质内形成多发的大小不一的囊性无回声区,壁薄,后方回声增强,并可见多数小等号状强回声,此为多数微小囊肿。严重时全肝布满囊肿。
轻型多囊肝表现为肝脏轻-中度肿大,形态正常,实质内可见数目较多的囊性无回声区,多为2-5cm。
多囊肝与多囊肾、多囊脾常合并存在。
肝脏弥漫性疾病-脂肪肝
声像图表现-肝脏形态改变
脂肪肝的肝实质回声增强,致使肝脏被膜显示不清,肝脏轮廓较模糊。肝脏体积均匀性增大,各径线的测量值都超过正常。
声像图表现-肝实质回声改变
有脂肪浸润的肝组织回声增强,脂肪堆积越多,回声越强。同时并存明显的声衰减。
弥漫性脂肪肝:均匀性脂肪浸润累及全肝,声像图表现为肝脏不同程度增大,整个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即所谓“明亮肝(Brightliver)”,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声衰减。部分弥漫性脂肪肝病人,肝脏存留部分局限性正常肝组织,声像图中显示为肝实质回声普遍增高,在强回声背景下有不规则状低回声区。
局限性脂肪肝:
叶段型脂肪肝:脂肪肝堆积在一个或多个肝脏解剖段叶,声像图表现为回声增强区域符合肝脏解剖的段叶划分,边界与肝静脉一致。
团块型脂肪肝:声像图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回声增强区域,形态欠规整,但是边界清晰。
小叶间脂肪堆积:成片的脂肪组织堆积在肝脏横窦、胆囊床、肝门等位置。声像图表现为不规则的多型性的片状低回声,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
声像图表现-肝内管道结构回声改变
肝内管道结构多显示不清,血管管径变细,管壁回声模糊或消失。较细的血管回声往往不能显示,但是不出现血管移位或是受压中断以及肝内胆管扩张等。
肝脏弥漫性病变-肝硬化
声像图表现-轮廓形态变化
早期肝脏肿大,形态正常,表面尚光滑。后期肝脏各径线小于正常。门脉性肝硬化表面呈锯齿样,坏死后性肝硬化表面呈粗大结节状。所有肝硬化患者的肝缘都变钝。
实质回声变化
早期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增强和增粗。后期肝内回声更为粗大,分布不均匀。深部肝组织回声衰减。部分病例可观察到再生结节,呈圆形或不规则低回声区,周围有不规则的结缔组织增强回声。
肝内管道结构回声变化(晚期)
肝静脉:直径变小,管腔粗细不均,走向不清。甚至部分肝静脉闭塞。
门静脉:肝内门静脉1-2级分支扩张。严重时血管扭曲,走向失常。门静脉侧支循环建立后,门脉管腔变细,门脉分支与肝动脉建立广泛的短路吻合,出现门脉“海绵样变”。
淤血肝和淤血性肝硬化
声像图
早期:肝脏增大,回声减低。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管腔增宽,其内有烟雾状回声。
晚期:淤血性肝硬化,肝脏缩小,表面偶有结节状突起。肝内回声增多,增强,但是较为均匀。肝内管径增宽。
胰正常声像图
形态横切面呈蝌蚪形、哑铃形、腊肠形
包膜光滑
大小胰头2.5cm胰体2.0cm胰尾2.0cm
内部回声呈均质较细光点,比肝脏回声稍强
主胰管1-2mm
易与胰腺混淆的影像:胃,大网膜,脾静脉,后腹膜组织。
急性胰腺炎
超声表现:
直接征象:
1、胰腺肿大,轮廓不清;2、胰腺内部回声不均,可呈弱回声、高回声、混合回声;
3、胰腺局限性炎性肿块。
间接征象:
胰腺周围弱回声区;2、胆系异常;3、腹水、胸水;4、肠系膜上静脉和下腔静脉受压;5、胰腺区气体强反射。
慢性胰腺炎
超声表现:
胰腺大小、形态变化:胰腺轮廓不清,边界不整,与周围分界不清;胰腺轻度或局限性增大,整个胰腺肿大不及急性胰腺炎;后期萎缩变薄。
实质回声改变:胰腺内部以高回声为主的条带状分布不均;
胰管改变:胰管结石,胰管扩张,粗细不均匀。
胰腺假性囊肿:常合并胰腺假性囊肿
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
声像图表现:
1.胰腺局部可见无回声区,边界光滑整齐,多呈圆形,可呈分叶状,与胰管可相连;
2.囊肿后方回声整齐,侧壁有声影;
3.可多发,囊内可有分隔;
4.巨大囊肿可见挤压周围组织使之失去正常形态。
胰腺假性囊肿
声像图表现:
可位于胰腺任何部位,或胰腺外。
囊肿常单发,可呈多房性改变,可压迫胰腺或周围器官。
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囊壁不光滑,部分囊壁可见斑片状强回声或等回声。
完全液化囊内透声好,不全液化或有感染囊内透声差,可有条絮状回声。
胰腺癌超声声像
肿瘤直接声像:
肿瘤大小形态:胰腺多呈局限性肿大,也可弥漫性肿大。肿瘤边缘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呈伪足样浸润。
内部回声:肿瘤多呈不均质低回声;偶见点状强回声;液化、坏死时可见不规则无回声暗区。
后方回声衰减或衰减不明显。
胰管改变:压迫或浸润胰管可导致扩张。
彩色多普勒表现:周围血管与胰腺的正常解剖关系被破坏,肿瘤内多无血流信号
间接征象胆道系统扩张;周围血管受压:晚期可浸润周围脏器,肝转移灶、周围淋巴结转移或腹水征象
壶腹癌壶腹癌超声表现
癌肿较小,位于胆总管末端,胰头和下腔静脉之右侧。
肿块内部多数低回声,少数可呈高回声或混合回声。
胰头回声正常,有时胰头内部胆管扩张,管内可见肿瘤回声。
为乏血供肿瘤。
间接征象:
压迫周围脏器,出现挤压或移位现象。
可压迫血管、胆管、胰管引起梗阻。
、晚期可有肝、周围淋巴结转移及腹水。
胰岛细胞瘤:超声表现:在胰头、体或尾部出现一低回声实质均质肿块,包膜光滑,边界整
胆总管分段
十二指肠上段自起始端到十二指肠上缘,走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门静脉右前方的肝固有动脉右侧。
.十二指肠后段与十二指肠降部后壁紧贴下行,逐渐离开门静脉前方向右转向下腔静脉前方。胃十二指肠动脉在其左侧伴行。
3.十二指肠下段(胰腺段)从胰头背侧勾突右缘通过。其约2/3位于胰腺实质内,1/3位于胰腺背侧沟内。
4.十二指肠壁内段此段斜行穿入十二指肠壁内,与胰管汇合后形成膨大的乏特壶腹(PapillaofVater),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
典型胆结石声像图1.胆囊内形态固定的强回声团2.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3.可随体位移动
不典型结石声像图
无声影充满型结石胆囊颈部结石泥沙样结石胆囊壁内结石钙乳胆汁
急性胆囊炎AcuteCholecystitis
分类:1.单纯性急性胆囊炎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3.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超声表现
1胆囊增大,轮廓模糊。
2胆囊壁弥漫增厚,呈强回声带,其间出现间断回声连续的弱回声带,浆膜下水肿出现胆囊壁的双层或三层影。
胆汁浑浊,胆囊内充盈稀疏或密集的细小或粗大斑点状回声,无声影,不随体位移动。
多伴有胆囊结石,往往嵌顿于胆囊颈部。
胆囊周围炎,伴胆囊穿孔时胆囊周围可见脓肿形成,胆囊肿大,囊壁增厚欠平整,多见胆囊底部或颈部壁膨出或缺损,囊内可有气体回声。
急性胆囊炎超声表现
超声Murphy氏征阳性。
超声Murphy氏征:探头置于右上腹部胆囊区深压以接近胆囊底,嘱患者吸气,患者感觉触痛加剧并突然屏气不动即为阳性。
慢性胆囊炎的声像图特征(1)80%以上与结石并存。有结石者几乎都有胆囊炎(2)早期可无明显改变,或胆囊壁稍增厚。(3)囊壁增厚,粘膜回声增高、粗糙,均匀或不均匀,胆囊与肝脏的界限模糊。脂餐后收缩差或是不收缩。(4)晚期病例胆囊萎缩变形,残腔小,腔内回声取决于内容物的性质。出现“WES”征。亦可胆囊积液,胆囊显著增大,无收缩功能。
胆囊癌的声像图特征:
胆囊癌的直接征象胆囊形态异常胆囊壁增厚胆囊粘膜和/或壁连续中断病变部位异常血流信号胆囊癌的声像图
间接征象肝门部胆管阻塞,肝内胆管扩张肝实质受侵犯和肝内转移灶肝门部淋巴结肿大。
胆囊腺肌增生症声像图特征:(1)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2)局限性者好发于胆囊底部,与胆囊壁无分界,基底较宽。(3)典型病例在增厚的囊壁内可见小囊状无回声区。小囊内常可见小粒状强回声点,伴“彗星尾”征。(4)胆囊浆膜层和粘膜层连续完好。
胆道蛔虫症超声表现:
纵切面呈双线状高回声位于胆囊或胆管内,边缘光滑清晰,追踪可显示蛔虫头部,位于胆囊内常扭曲呈弧形。中间低回声为蛔虫假体腔。
蛔虫死后钙化崩解,可呈现双线状强回声。
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声像图特征病变为局限性,沿胆管主干分布。扩张程度差别很大,扩张的两端都与相对正常的胆管延续。若无合并感染,囊壁很薄。
肝内胆管结石声像图特征1.沿肝内胆管分布的强回声,呈斑点状,条索状,串珠状或边界不规则的小块状。多数伴有声影。泥沙样结石声影可不明显,可能漏诊或误诊为肿瘤。2.强回声远端胆管扩张。3.结石周边可见细窄无回声,可见胆管壁。4.改变体位不移动。
胆管癌根据癌肿的病理类型,可分为乳头型或结节型、截断型或狭窄型
根据癌肿发生的部位,临床分为中、下段胆管癌(胆总管癌)和肝门部胆管癌。
肝外胆管癌的声像图特征
乳头型或结节型胆管癌扩张胆管远段显示肿块,以等或低回声为主,边缘不整,与管壁分界不清,阻塞胆管腔。截断型或狭窄型胆管癌以胆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为特征,有时难以发现肿块。
中、下段肝外胆管癌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肝门部胆管癌肝内胆管扩张;胆囊无胆汁充盈。肝门部显示肿块,边界不清,内部呈中~高回声,有声衰减。
脾先天性异常
副脾脾脏先天异常-无脾综合征游走脾-脾脏离开左上腹正常位置
儿童及育龄妇女常见幻
弥漫性脾肿大
脾脏肿大的超声分型
轻度:肋弓下不明显,吸气后不超过3cm无周围脏器受压
中度脾脏肿大肋弓下:明显,不过脐周围临界脏器:受压现象轻微
重度脾肿大(巨脾)径线:倍增下界:超过脐水平线内侧缘:越过左锁骨中线周围临界脏器:受压明显
淤血性脾肿大超声特点
非特异性脾肿大
肝脏疾患弥漫性损伤疾患占位发育异常肝内门静脉异常
脾静脉增宽迂曲分支增多
门静脉管径增宽腔道结构异常管道受压
脾破裂
声像图脾实质回声异常不均匀强回声→低回声→无回声(随诊)脾包膜下血肿-迟发性脾破裂脾包膜或边缘不规则(较难显示)脾周血肿、腹腔积液
注意:存在扫查盲区、重视间接征象、合并脏器损伤
脾梗塞
声像图
粟粒性结核:可无表现、脾脏中度肿大、回声不均
结核瘤:低或强回声性结节,酷似肿瘤
结核性脓肿:内部呈混合性回声,液化、钙化
已愈脾结核:斑点状或团块状强回声团,伴声影
异位妊娠:宫内无妊娠囊回声子宫内膜可增厚,也可因出血时间长而不表现为增厚宫腔内有积血时可表现为“假妊娠囊”样回声附件区出现异常包块回声
未破裂型: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后位,内膜增厚约1.2cm,左附件区左侧卵巢内侧可见一妊娠囊环状高回声结构,壁厚回声强,内见卵黄囊回声,盆腔未见明显积液。
流产型:阴道超声,子宫前位,盆腔内见片状积液无回声区,左侧附件区回声杂乱,但仍可以辨认妊娠囊结构,CDFI检查妊娠囊结构内胚芽可见血流信号
破裂型:经阴道超声,右侧附件区可见较大、形态不规则混合回声包块,边界清晰,边缘不规整,内部回声杂乱,难辨妊娠囊结构,盆、腹腔内大量游离液体,内有大量细密点状回声或云雾样回声
陈旧型:经阴道超声,右侧附件区可见实质性不均匀回声包块,边界清楚,包块内不能辨认妊娠囊结构,盆腔积液少或无。CDFI检查包块内无明显血流信号
前置胎盘:胎盘位置较低,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者覆盖子宫口,胎先露至膀胱后壁或至骶骨呷的距离加大。
低置胎盘胎盘最低部分附着于子宫下段,接近但未抵达宫颈内口。
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下缘紧靠着宫颈口边缘,但未覆盖宫颈内口。
部分前置性胎盘:宫颈内口被部分胎盘组织所覆盖。部分性前置胎盘只能宫颈口扩张后诊断,所以超声难以诊断部分前置胎盘。
中央型或完全前置胎盘:宫颈内口完全被胎盘所覆盖,横截面宫颈上方全部为胎盘回声
亚甲炎:超声表现,
患侧甲状腺肿大,被膜下病灶常使甲状腺与颈前肌之间的间隙模糊或消失。
2腺体内见边界模糊的散在性或融合性片状低回声,被称为冲洗过征,此为本病的特征表现。病程初期低回声区常有压痛。CDFI:病灶内显示原有甲状腺血管穿行,周边无明显环绕血管。
病灶回声随病程而改变,恢复期回声增强、不均,低回声区缩小甚至消失,恢复为正常
桥本甲:1.甲状腺两侧叶弥漫性肿大,以前后径改变最为明显,峡部也明显增厚;病程后期可表现为腺体萎缩。
腺体声像图表现为以下类型
弥漫回声减低型:表现为肿大腺体弥漫性回声减低,较为均匀,伴有许多条状高回声,腺体内布满搏动性彩色血流信号,密集如一片火的海洋,Ralls称之为灭海征,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表现类似;弥漫网络型:肿大腺体内见许多散在细小低回声而呈网络状改变,CDFI显示血供丰富,呈弥漫性分布;萎缩型:腺体呈弥漫性萎缩,无或轻度血流信号增加;局限型:病变局限在某一区域病程早期甲状腺上动脉流速明显加快,血流量增多。
甲状腺癌:
腺瘤一般为单发,极少数为多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肿物长轴常与腺体的长轴平行,如位于峡部的腺瘤的长轴与矢状面垂直。
2·肿物内部回声类似正常腺体实质回声,名数为均匀等回声,少数为低回声;较大者易合并囊性变、出血或坏死,内部有不规则无回声区、钙化灶或浓缩胶质。浓缩胶质表现为点状强回声后方伴彗尾征,此为良性结节的特征性表现。
3.肿物边界清楚、整齐,有高回声包膜,80%肿瘤周边见规整的薄晕环;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或无明显变化。
CDFI显示内部血供程度不等,多数腺瘤内部可见丰富血流信号,有的形成网状或彩球状;周边常见较为完整的环绕血管。
胃癌:
(1)早期胃癌:胃壁局限性低回声隆起或增厚,病变形态不一,边界不清,一般起始于黏膜层,当侵犯黏膜下层时,局部回声可出现断续现象。病变黏膜面也可呈小火山口样征象。依据早期胃癌的病理分型,超声也可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和凹陷型。
(2)进展期胃癌:胃壁异常增厚隆起,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较低、不均质,胃壁层次破坏,病变通常侵犯肌层或浆膜层,可表现胃壁结构紊乱、中断,浆膜回声线不完整。通常胃壁隆起最大范围大于5,厚度大于1.5cm,黏膜面显示多蜂征与多凹征,胃腔狭窄,胃蠕动跳跃、减弱或消失。根据进展期胃癌的不同类型,超声图像一般可分为肿块型、渍疡型和浸润型。在未饮用胃造影剂时,胃癌致胃壁增厚一维超声检查可呈假肾征或靶环征。
2彩色多普勒增厚的胃壁内显示多条细条状彩色血流。
3胃癌转移征象
(1)淋巴结转移:显示胃旁或周围出现单个、多个或融合的肿大淋巴结。
(2)直接扩散:癌肿蔓延浸润到肝脏、胰腺、网膜和腹壁,声像图显示胃壁浆膜回声线中断,癌肿与邻
近器官分界模糊,粘连伴局部出现边界不清的肿块等。
(3)远处转移:可经门静脉转移到肝脏,也可转移至肺、骨、脑等处。肝转移常多发性,典型声像图呈靶心样变化。
(4)种植性转移:声像图显示腹膜结节、卵巢肿物、腹水等。
超声笔记每天分享,赞赏是正能量的动力。
敬请支持
超声联盟是“超声医师集团”团队运营的另一个北京哪家皮肤科医院好白癜风治疗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