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胆道结石并胰腺炎的治疗
A、手术治疗
B、激素治疗
C、抗感染,对症处理
D、透析治疗
E、中西医结合治疗
A
根据最新版应试指南,胆源性胰腺炎是手术适应证,所以本题选A。
2、患严重急性胰腺炎的病人不需要
A、抗生素
B、吗啡
C、液体治疗
D、氯化钠
E、钙
B
SAP的治疗1、监护:有条件应转入ICU,低氧血症予面罩吸氧,ARDS予正压辅助呼吸,严重麻痹性肠梗阻者予持续鼻胃管减压。2、液体复苏:初期每日补液5-10L,HCT(PVC)>50%,提示血容量不足,需紧急补液;<25%,应补充红细胞。ALB<20g/L,应补充。、预防感染:选择性肠道去污;静脉予抗生素(广谱+甲硝唑,14天);肠内营养4、营养支持5、抑制胰腺外分泌和胰酶活性:PPI和H2受体阻滞剂可预防应激性溃疡,多主张在SAP时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直接抑制胰腺外分泌,但国外报道其疗效尚未最后证实。国内绝大多数学者主张在SAP治疗中使用。其它药物或疗效尚待证实,或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有力支持。6、预防和治疗肠道衰竭7、内镜治疗:针对胆源性AP,行胆道紧急减压引流和去除嵌顿的结石。8、中医治疗9、手术治疗:胰腺坏死感染;胰腺脓肿;ESAP(早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ASC(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胰腺假性囊肿;诊断未明确,疑有穿孔或肠坏死者。10.止痛:禁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出现肠麻痹时,不宜应用的药物是
A、奥曲肽
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C、H2受体拮抗剂
D、质子泵阻滞剂
E、抗胆碱能药物
E
抗胆碱药物起到解痉作用,但是当出现肠麻痹时再用抗胆碱药物会加重病情,所以不能用,所以此题选E。可以用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功能,早期应用有助于改善症状。
4、治疗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效果较好的药物是
A、奥曲肽
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C、H2受体拮抗剂
D、质子泵阻滞剂
E、抗胆碱能药物
A
本题选A。奥曲肽可以直接抑制胰腺的外分泌,但国外报道尚未最后确认。国内学者主张在SAP时使用。奥曲肽保留了天然生长抑素的药理学活性,且具有长效的作用。可抑制脑垂体前叶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还能抑制胃肠胰(GEP)内分泌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奥曲肽对生长激素、胰升糖素和胰岛素分泌的抑制作用,比天然生长抑素的作用更强,特别对生长激素和胰升糖素的抑制有选择性的作用。对肢端肥大症患者的研究证明,奥曲肽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可产生较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与对健康人的作用相似。另外,当奥曲肽抑制作用消失后,未观察到生长激素分泌的反射性增加。关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临床上一般不用糖皮质激素。
5、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A、只有血、尿淀粉酶增高才能诊断急性胰腺炎
B、血清淀粉酶在8小时达峰值
C、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2倍可确诊急性胰腺炎
D、淀粉酶的高低并不一定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E、尿淀粉酶增高可持续2~4周
D
A是错误的。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血淀粉酶值可正常或低于正常。B是错误的。血淀粉酶在发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5天。C是错误的。血淀粉酶超过正常值倍可确诊为急性胰腺炎。E是错误的。尿淀粉酶发病后12-1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缓慢,持续1-2周。
6、对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最具诊断价值的是
A、血脂肪酶增高
B、血淀粉酶增高
C、血钙降低
D、血胆红素增高
E、B超检查胰腺增大
C
血钙减低,提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小于1.5mmol/L时,预后不良,且与临床严重程度平行。
7、怀疑胰腺癌者首选的筛查方法是
A、MRI
B、B超
C、CT
D、X线气钡双重造影
E、血尿淀粉酶测定
B
疑似胰腺癌首选的筛查是B超,B超对晚期胰腺癌的诊断阳性率可达90%。
8、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依据是
A、下腹部疼痛
B、腹胀,排气、排便停止
C、肠鸣音减弱
D、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倍
E、腹部X线平片
D
急性胰腺炎诊断:轻症患者有持续而剧烈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轻度发热、上腹压痛,但无腹肌紧张,同时有血清淀粉酶和(或)尿淀粉酶明显升高,排除其他急腹症,即可以诊断。重症除符合轻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并且具有局部并发症(假性囊肿、胰腺坏死、脓肿)和(或)器官衰竭,重症胰腺炎可以发生腹肌紧张。
9、急性胰腺炎病人中,呕吐后腹痛
A、减轻
B、缓解
C、加重
D、消失
E、不减轻
E
内科学教材:急性胰腺炎病人中。呕吐后腹痛不减轻是胰腺炎的特点。教材中对此也没有给予解释,考虑是炎症本身并没有缓解。急性胰腺炎腹痛是由于①各种病因导致其腺泡内酶原激活,发生胰腺自身消化的连锁反应;②胰腺导管内通透性增加,使活性胰酶渗入胰腺组织,加重胰腺炎症。这两种原因造成胰的自身消化,释放炎性介质而产生的。呕吐并不能改善上述两种致病因素,所以呕吐不能减轻腹痛。
10、急性胰腺炎诊断中,不正确的是
A、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4~5天恢复正常
B、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4小时达到高峰
C、血清淀粉酶值高于U/dl
D、血清淀粉酶值高低与病情轻重成正比
E、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14小时后开始上升
D
血清淀粉酶在起病后数小时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4~5天恢复正常;尿淀粉酶在12~14小时开始升高,持续1~2周,下降缓慢。
11、急性胰腺炎形成脓肿的时间为
A、病后1小时
B、病后24小时
C、病后48小时
D、病后2~天
E、病后2~周
E
胰腺脓肿:重症胰腺炎起病2~周后,因胰腺及胰周坏死继发感染而形成脓肿。此时高热、腹痛、出现上腹肿块和中毒症状;②假性囊肿:常在病后~4周形成,系由胰液和液化的坏死组织在胰腺内或其周围包裹所致。多位于胰体尾部,大小几毫米至几十厘米,可压迫邻近组织引起相应症状。囊壁无上皮,仅见坏死肉芽和纤维组织,囊肿穿破可致胰源性腹水。
12、患急性胰腺炎时,尿淀粉酶与血清淀粉酶增高的关系为
A、前者与后者同时增高
B、前者增高先于后者
C、前者增高迟于后者
D、前者不增高,后者增高
E、前者持续增高,后者先高后低
C
在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胰腺的消化酶和坏死产物首先破坏胰腺及其周围组织,后可以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到各个脏器,所以胰腺炎的患者血淀粉酶升高要快于尿淀粉酶。
1、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特征性病变是
A、上腹部可触及包块
B、脐周及侧腹呈青紫色
C、黄疸
D、腹痛向腰背部放散
E、腹痛持续一周以上
B
本题选B。胁腹皮肤呈灰紫色斑,为Grey-Turner征,是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的一个特征性体征。血淀粉酶升高程度与病情轻重并不一致,急性水肿型可以明显升高,而出血坏死型可正常或降低。出血坏死型(出现以下表现时,可以拟诊)1、全腹剧痛及出现腹肌强直、腹膜刺激征时。2、烦燥不安、四肢厥冷、皮肤呈斑点状等休克症状时。、血钙显著下降到2mmol/L以下。4、腹腔诊断性穿刺有高淀粉酶活性的腹水。5、与病情不相适应的血尿淀粉酶突然下降。6、肠鸣音显著降低、肠胀气等麻痹性肠梗阻。7、Grey-Turner征或Cullen征。8、正铁血蛋白阳性。9、肢体出现脂肪坏死。10、消化道大量出血。11、低氧血症。12、白细胞18×/L及血尿素氮14.mmol,血糖11.2mmol/L(无糖尿病史)。
14、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病理生理复杂性、严重性最主要的是
A、上消化道出血
B、黄疸
C、呕吐
D、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
E、脓肿形成
D
上消化道出血多由于应激性溃疡或黏膜糜烂所致,如果出血量不大的话严重性也不是最大的。所以最严重的是D。
15、急性胰腺炎的基本病理改变是
A、纤维性变
B、水肿、充血、出血、坏死
C、假性囊肿
D、脓肿
E、萎缩,退化
B
急性胰腺炎的局部基本病理改变为水肿、出血、坏死,可分三型。a.水肿型胰腺炎:最常见,胰腺水肿、增大、变硬,表面充血,小网膜囊内一般无渗液;b.出血型胰腺炎:较少见,胰腺充血水肿、散布出血灶,腹腔内可有大量血性渗液;c.坏死型胰腺炎:罕见,胰腺除水肿、出血外,可见片状坏死区,腹腔内血性渗液混浊恶息。
16、急性胰腺炎在我国最常见的原因是
A、胆道梗阻,胆汁逆流
B、饮食因素
C、精神因素
D、感染
E、创伤
A
暴饮暴食是外国引起胰腺炎的最常见因素;而本题给出的是我国发生此病的最常见因素,则是选项A!教材中有描述。
17、胰腺疾病与胆道疾病互相关系的解剖基础是
A、胆总管与胰管有共同通道及出口
B、胆总管与胰腺紧贴,并位于其后方
C、胰腺炎胰腺肿大时常能压迫胆总管
D、均属肝门部器官
E、均受肝内胆汁分泌压的影响
A
胆总管和胰管在壶腹部有共同通路和开口,因此,A是正确的。BCE的描述对,但它们不是致病的解剖基础。胰腺不属肝门部。
18、能引起急性胰腺炎的药物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D、葡萄糖酸钙口服
E、维生素D钙片口服
C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缺乏统一解释,可能有如下几种。1.共同通道梗阻约70%的人胆胰管共同开口于Vater壶腹,由于多种原因,包括壶腹部结石、蛔虫或肿瘤压迫而阻塞,或胆道近段结石下移,造成Oddi括约肌炎性狭窄,或胆系结石及其炎症引起括约肌痉挛水肿,或十二指肠乳头炎、开口纤维化,或乳头旁十二指肠憩室等,均使胆汁不能通畅流入十二指肠内,而返流至胰管内,胰管内压升高,致胰腺腺泡破裂,胆汁胰液及被激活的胰酶渗入胰实质中,具有高度活性的胰蛋白酶进行“自我消化”,发生胰腺炎。据统计约0~80%为胆囊炎胆石症所引起。2.暴饮暴食酒精对胰腺有直接毒作用及局部刺激,造成急性十二指肠炎、乳头水肿、Oddi括约肌痉挛、致胆汁排出受阻,加之暴食引起胰液大量分泌,胰管内压骤增,诱发本病。有人统计急性胰腺炎约20~60%发生于暴食酒后。.血管因素实验证实:向胰腺动脉注入8~12μm颗粒物质堵塞胰腺终末动脉,可导致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见胰腺血运障碍时,可发生本病。当被激活的胰蛋白酶逆流入胰间质中,即可使小动脉高度痉挛、小静脉和淋巴管栓塞,从而导致胰腺坏死。4.感染因素腹腔、盆腔脏器的炎症感染,可经血流、淋巴或局部浸润等扩散引起胰腺炎。伤寒、猩红热、败血症,尤其腮腺炎病毒对胰腺有特殊亲和力,也易引起胰腺急性发病。5.手术与外伤腹部创伤如钝性创伤或穿透性创伤,均可以引起胰腺炎。手术后胰腺炎约占5%-10%,其发生可能为:(1)外伤或手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及腺管,引起水肿、胰管梗阻或血供障碍。(2)外伤或手术中如有低血容量性休克,胰腺血液灌注不足,或有微血栓形成。()手术后胰液内胰酶抑制因子减少。(4)ERCP检查时注射造影剂压力过高,可引起胰腺损伤,出现暂时性高淀粉酶血症,或出现急性胰腺炎。(5)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也可诱发。6.其他如高血钙、甲旁亢,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双氢克尿噻、雌激素等,及遗传因素、精神因素等均可诱发本病。
二、A2
1、女性,25岁,暴饮暴食后,心窝部突然疼痛,伴呕吐两天,无黄染,体温7.8℃,脉搏90次/分,血压为/70mmHg,左上腹压痛,轻度肌紧张,白细胞15×/L,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均升高。下列哪项处置正确
A、半流食,针刺疗法
B、半流食,解痉,助消化药
C、禁食补液,抗生素,解痉,止痛,抑肽酶
D、禁食,解痉止痛,肾上腺皮质激素
E、手术疗法
C
有明显的饮食因素,有恶心呕吐、发热、腹痛、白细胞高。虽然血尿淀粉酶不高,但淀粉酶不是诊断胰腺炎所必须的。先考虑是急性胰腺炎或胆系炎症或急性胃粘膜损伤(包括溃疡)。在明确诊断前,先予禁食解痉,适当止痛,抗生素可用,抑肽酶的作用可能不大,但也可用。待明确诊断后进一步治疗。因为已经考虑患者为急性胰腺炎,经过诊断和对症治疗后,病情会逐步控制,所以,我们解痉、镇痛不会影响治疗。
2、男性,50岁,饮酒后上腹痛,腹胀8小时。查体:血压10/80mmHg,呼吸18次/分,上腹明显压痛,肌紧张,反跳痛,血淀粉酶单位,下列哪项措施不合适
A、禁食
B、胃肠减压
C、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静脉滴注
D、及早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E、及早应用奥曲肽静脉滴注
D
大多数急性胰腺炎属于轻症急性胰腺炎:经~5天积极治疗常可治愈。治疗措施:①禁食;②胃肠减压;③静脉输液,积极补足血容量,注意维持热能供应,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④止痛:腹痛剧烈可给予哌替啶,禁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⑤抗生素:由于急性胰腺炎属化学性炎症,抗生素并非必要;但我国急性胰腺炎发生常与胆道疾病有关,如合并感染,需选用1~2种抗生素;⑥抑酸治疗:静脉给予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重症胰腺炎必须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积极抢救,除上述治疗措施还应:(1)监护应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血容量()营养支持(4)抗菌药物(5)抑制胰液分泌
、男性,5岁。腹痛、腹胀、呕吐6小时。查体:血压/80mmHg,呼吸18次/分,上腹压痛轻微,血淀粉酶SomogyiU,下列治疗哪项不合适
A、胃肠减压
B、禁食
C、肌注阿托品
D、手术治疗
E、洛赛克静脉滴注
D
急性胰腺炎手术适应证:①不能排除其他急腹症时;②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继发感染;③虽经合理支持治疗,而临床症状继续恶化;④暴发性胰腺炎经过短期(24小时)非手术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仍不能得到纠正;⑤胆源性胰腺炎;⑥病程后期合并肠瘘或胰腺假性囊肿。
4、男性,62岁。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于保守治疗中,尿量逐渐减少,无尿2日,出现气促、全身水肿,血压/92mmHg,心率次/分。听诊闻及两下肺布满细湿啰音,查血钾6.9mmol/L,BUN25.2mmol/L,肌酐μmol/L,目前应采取的最有效治疗手段是
A、袢利尿剂静脉注射
B、静滴甘露醇利尿
C、口服甘露醇或硫酸镁导泻
D、控制入液量,停止补钾
E、及时紧急透析
E
题干信息提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出现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的适应证包括:①急性肾功能衰竭。②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③慢性肾功能衰竭。④肾移植前的肾功能衰竭或移植后排异反应使移植肾无功能者。⑤其他疾病(肝功能衰竭、精神分裂症、牛皮癣等)。故本题选E。
5、患者女,58岁,因急性上腹痛入院,诊断为轻症急性胰腺炎。下列用于治疗急性轻症胰腺炎的方法,错误的是
A、禁食水
B、胃肠减压
C、抗生素
D、抑酸剂
E、胰酶抑制剂
E
重症胰腺炎需要胰酶抑制剂,轻症者不需要。抗生素:由于急性胰腺炎属化学性炎症,抗生素并非必要,但我国急性胰腺炎发生常与胆道疾病有关,如合并感染,需选用1~2种抗生素,因此对于轻症急性胰腺炎者,应用抗生素虽非必要,但在临床是常用的。抑制胰液分泌和抑制胰酶活性是两种药物:
抑制胰液分泌:生长抑素具有抑制胰液分泌和抑制胰酶合成的作用。减轻腹痛,减少局部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推荐尽早使用。
抑制胰酶活性:仅适用于重症胰腺炎早期,抑肽酶可对抗胰血管舒缓素,使缓激肽原不能变为缓激肽,还可抑制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血清素;氟尿嘧啶可减少胰液分泌,抑制DNA和RNA合成,对磷脂酶A2和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加贝酯可抑制蛋白酶、凝血酶原、血管舒缓素、弹力纤维酶等。
6、男性,5岁黄疸已1个月,右上腹轻微胀痛,食欲不振,经内科治疗无效。查体:肝大,胆囊增大,血胆红素μmol/L,AST单位,AKP单位,AFP5ng/ml,可能诊断是
A、黄疸性肝炎
B、胆总管结石梗阻
C、肝癌
D、肝硬化晚期
E、壶腹周围癌
E
用排除法最容易解答:题干中没有任何关于结石的提示,故不选B。AFP正常,提示暂不考虑肝癌,排除C。同样题干也没有肝炎和肝硬化的实验室诊断指标排除AD。
7、男性,42岁,丰盛酒宴饱餐后,上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吐物为胃内容物,吐后腹痛更加剧,如刀割样,注射阿托品,疼痛不止已6小时。体检:脉搏次/分,血压80/50mmHg,痛苦容貌,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上腹部为重,肠鸣音消失,肝浊音界存在,右下腹穿刺得淡红色血性液体,白细胞12×/L,血清淀粉酶20单位(温氏法),血钙1.5mmol/L(6mg/dl),经小时治疗观察,病情无好转,诊断应考虑为
A、溃疡病穿孔,弥漫性腹膜炎
B、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
C、急性胃炎
D、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E、急性绞窄性肠梗阻
D
痛苦容貌,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上腹部为重,肠鸣音消失,肝浊音界存在,很重的腹膜炎,血清淀粉酶20单位(温氏法),血钙1.5mmol/L(6mg/dL),考虑重症胰腺炎。选D。
8、患者,男,45岁,上腹痛4天伴恶心,呕吐,吐少量胃内容物,查体上腹部压痛,巩膜可疑黄染。体温8℃,白细胞15×/L,血清淀粉酶值64温氏单位,尿淀粉酶26温氏单位,可考虑为
A、急性胰腺炎
B、急性胆囊炎
C、急性胆管炎
D、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E、溃疡病穿孔
A
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1.腹痛:是主要的临床症状。腹痛剧烈,胰头部以右上腹为主,向右肩部放射;胰体部以上腹部正中为主;胰尾部以左上腹为主,向左肩部放射。累及全胰呈腰带状疼痛并向腰背部放射。腹痛为持续性并有阵发性加重。严重的胰腺坏死伴有休克时,腹痛可能反而不明显。饮酒诱发的胰腺炎常在醉酒后12~48小时期间发病,出现腹痛。胆源性胰腺炎常在饱餐之后出现腹痛。2.恶心、呕吐:常与腹痛伴发。呕吐后腹痛不缓解为其特点。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偶尔可伴咖啡样内容。.腹胀:初期为反射性肠麻痹,严重时是腹膜炎麻痹性肠梗阻所致。邻近胰腺的上段小肠和横结肠麻痹扩张。腹胀以上腹为主。有大量腹腔积液时腹胀明显加重。病人排便、排气停止。肠鸣音减弱或消失。4.腹膜炎体征:水肿性胰腺炎时,压痛仅限于上腹部,可偏左或偏右。常无明显的肌紧张。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压痛明显,并有肌紧张、反跳痛,范围较广或累及全腹。深度休克时,体征反而不明显。5.其他:初期常呈中度发热,约8℃左右。体温升高,但无寒战。胆源性胰腺炎可出现轻度黄疸。严重病人出现休克。有的病人以突然休克为主要表现,称为暴发性胰腺炎。少数病人可于腰部出现蓝-棕色斑(Grey-Tuner征)或脐周蓝色改变(Cullen征)。胃肠出血时可发生呕血和便血。血钙降低时,可出现手足抽搐。血钙低于1.87mmol/L常提示病情严重。急性胰腺炎病人胰淀粉酶溢出胰腺外,迅速吸收入血,由尿排出,故血尿淀粉酶大为增加,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的化验检查。
9、男性,48岁,因上腹部隆起两周就诊,个月前有跌跤,上腹部触及台阶史,此后出现餐后上腹胀满,恶心,呕吐。检查:一般情况好,上腹正中膨隆,可触及一个15㎝×12㎝略呈椭圆形稍囊性的肿块,轻度压痛,X线钡餐透明见胃向上移位,诊断应首选考虑
A、肝囊肿
B、肠系膜囊肿.
C、腹膜后囊肿
D、胰腺假性囊肿
E、胆总管囊肿
D
胰腺囊肿(pancreaticcyst)包括真性囊肿、假性囊肿和囊性肿瘤。真性囊肿有先天性单纯囊肿、多囊病、皮样囊肿、潴留囊肿等,囊肿内壁覆有上皮。囊性肿瘤有囊性腺瘤和囊性癌。假性囊肿的囊壁为纤维组织构成,不覆有上皮组织,临床上胰腺囊肿以假性囊肿最多见。这里仅介绍胰腺假性囊肿。少数假性囊肿无症状,仅在B超检查时发现。大多数病例临床症状系由囊肿压迫邻近脏器和组织所致。约80%~90%发生腹痛。疼痛部位大多在上腹部,疼痛范围与囊肿位置有关,常向背部放射。疼痛的发生系由于囊肿压迫胃肠道、后腹膜、腹腔神经丛,及囊肿和胰腺本身炎症所致。有恶心、呕吐者约20%~75%;食欲下降者约有10%~40%。体重下降约见于20%~65%的病例。发热常为低热。腹泻和黄疸较为少见。囊肿如果压迫幽门可导致幽门梗阻;压迫十二指肠可引起十二指肠郁积及高位肠梗阻;压迫胆总管可引起阻塞性黄疸;压迫下腔静脉引起下腔静脉梗阻症状及下肢浮肿;压迫输尿管可引起肾盂积水等。纵隔内胰腺假性囊肿可有心、肺和食道压迫症状,发生胸痛、背痛、吞咽困难、颈静脉怒张等。如果假性囊肿伸展至左腹股沟、阴囊或直肠子宫隐窝等处,可出现直肠及子宫受压症状。体格检查时,约于50%~90%患者上腹部或左季肋部有包块可扪及。包块如球状,表面光滑,鲜有结节感,但可有波动感,移动度不大,常有压痛。X线钡餐检查对胰腺假性囊肿亦有定位价值,除可排除胃肠腔内病变外,尚可见到囊肿对周围脏器的压迫和移位征象。
10、男性,49岁,4小时前,上腹剧烈疼痛。查体:上腹压痛,为明确诊断,下列检查哪项是不必要的
A、心电图
B、血淀粉酶
C、X线腹部平片
D、肝胆胰B超检查
E、尿淀粉酶
E
心电图可排除心梗的可能,在心梗时有可能会造成上腹牵扯痛。而E尿淀粉酶在4小时还没有变化,属于不必要的检查。故选E。
11、男,5岁,1天前饮酒后出现上腹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及腹胀。尿便正常。查体:上腹偏左腹肌紧张。明显压痛,腹部平片膈下未见游离气体。最可能的诊断是
A、消化性溃疡穿孔
B、肠梗阻
C、急性阑尾炎
D、胆石症
E、急性胰腺炎
E
首先长期饮酒者是发生胰腺炎的一个诱因。急性胰腺炎概括的表现是: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症状除上述情况外,又因胰腺有出血、坏死和自溶,故又可出现休克、高烧、黄疸、腹胀以至肠麻痹、腹膜刺激征以及皮下出现淤血斑等。故可明确诊断E。
三、A/A4
1、男性,5岁,暴饮暴食后,心窝部突然疼痛,恶心呕吐。吐物为胃内容物,吐后疼痛不缓解,查体温8.℃。脉搏96次/分,脐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不明显,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血WBC12.0×/L,中性88%
1、诊断怀疑
A、急性胰腺炎
B、急性胃肠炎
C、急性胆囊炎
D、急性单纯性肠梗阻
E、急性阑尾炎
A
选A。患者在饱食后出现上腹痛,呕吐不缓解,脐周有压痛和反跳痛,同时血象升高,均首先考虑急性胰腺炎。
2、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进行以下哪项检查
A、腹部立位平片
B、肝胆胰脾彩色超声检查
C、血、尿淀粉酶测定
D、心电图
E、动脉造影
C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依据主要是血、尿淀粉酶测定;腹部B超:应作为常规初筛多拉检查。急性胰腺炎B超可见胰腺肿大,胰内及胰周围回声异常;亦可了解胆囊和胆道分钟情况;后期对脓肿及假性囊肿有诊断意义。但因患者药物腹胀常认识影响其观察。因为题干是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进行以下哪项检查,所以,考虑选C。
、该患者最可能发生以下哪种并发症
A、胰腺假性囊肿
B、肠梗阻
C、肠出血
D、肠瘘
E、腹腔脓肿
A
胰腺脓肿多发生在急性胰腺炎4周后。胰腺假性囊肿多在急性胰腺炎起病2周后发生,4-6周达高峰。问题问的是在发生急性胰腺炎之后最可能发生哪种并发症,并不是现在就已经发生了。在急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后出现持续上腹、恶心呕吐、体重下降和发热等,腹部扪及囊性肿块时,应首先考虑假性胰腺囊肿形成的可能。及时进行检查,作出诊断。
2、女性,67岁。“胆石症”10余年。2小时前餐后出现剧烈上腹痛并向腰背放射,伴恶心、呕吐、发热。体查:BP/70mmHg,P92次/分,巩膜轻度黄染,上腹明显压痛,伴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血清淀粉酶0U/L,血钙2.0mmol/L,血糖8.0mmol/L。
1、诊断应首先考虑
A、急性心肌梗死
B、急性重症胰腺炎
C、急性阑尾炎
D、消化性溃疡慢性穿透
E、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E
2、为了明确病因,需要进一步检查
A、肝胆脾胰超声
B、胃镜
C、立位腹平片
D、上消化道造影
E、血脂肪酶
A
、关于治疗,错误的是
A、禁食水
B、胃肠减压
C、抗生素
D、抑酸
E、及早肠内营养
E
患者有胆石症病史,此次因餐后出现腹痛伴腹膜炎表现就诊,血淀粉酶升高、血钙降低,考虑胆源性胰腺炎(因是指由胆道结石、炎症等引起胰管梗阻,胰黏膜屏障损害,胰液外溢,胰腺组织自我消化,形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且为重症;检查超声可进一步明确诊断;重症胰腺炎应常规使用抗生素,早期采用全胃肠外营养,以减少胰液的分泌。
四、B
1、A.常发生在进油腻食后B.过食、饮酒后发生C.腹痛在剧烈活动后发生D.持续性腹痛阵发加重E.转移性疼痛
1、急性胆囊炎发病与饮食的关系
ABCDE
A
因为脂肪类食物可促进缩胆囊素的产生而增强胆囊的收缩,如果胆道口括约肌不能及时弛缓使胆汁流出,则可发生有上腹部不适的感觉。因此在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期,应禁食脂肪类食物,不要饱餐,而应采用高碳水化合物流质饮食如稀饭等
2、急性胰腺炎发病与饮食的关系
ABCDE
B
急性胰腺炎常发生在大量饮酒和(或)暴饮暴食后。发病前可没有胆囊疾病的表现。
、胆石症合并胆道感染时腹痛为
ABCDE
D
急性发作的典型过程表现为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常在饱餐、进油腻食物后,或在夜间发作。疼痛常放射至右肩部、肩胛部和背部。伴恶心、呕吐、厌食等。如病变发展,疼痛可转为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几乎每个急性发作病人都有疼痛,如无疼痛可基本排除本病。
2、A.磷酰酶AB.弹力蛋白酶C.激肽酶D.胰蛋白酶E.脂肪酶
1、参与胰腺及周围脂肪坏死
ABCDE
E
脂肪酶:参与胰腺及周围脂肪坏死。
2、导致血管扩张和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ABCDE
C
激肽酶:使激肽酶原变为激肽和缓激肽,造成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引起微循环障碍和休克。
、造成组织坏死与溶血
ABCDE
A
磷酯酶A2:在胆酸参与分解细胞膜的磷脂产生溶血卵磷脂和溶血脑磷脂,后者可引起胰腺组织坏死与溶血。
4、致使胰腺出血和血栓形成
ABCDE
B
弹力蛋白酶:水解血管壁的弹性纤维,致使胰腺出血和血栓形成。
5、引起微循环障碍、休克
ABCDE
C
激肽酶:使激肽酶原变为激肽和缓激肽,造成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引起微循环障碍和休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