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为胆囊内结石或胆管结石滑动时通过壶腹部引起梗阻,导致Oddis括约肌痉挛引起胰液排除障碍,胰蛋白酶及糜蛋白酶等物质被激活后引起胰腺自身消化,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胆囊结石引起胰腺炎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可能在急性胆囊炎时,胆道发生炎症后引起胆囊收缩素升高,致使胆道生理功能失调,即胆囊收缩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开放运动不协调所致。
急性胰腺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1.对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合并胆管阻塞或胆囊炎的患者,内镜逆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应尽早做(24-48小时内)。对于重度胰腺炎合并胆管阻塞或胆囊炎的患者,且病情不稳定,如果ERCP不是安全、易行的话,则经皮肝胆囊留置引流管引流。2轻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在住院期间按照程序行胆囊切除术,而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则应该待临床问题缓解后再延迟行胆囊切除术。3如果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出现了胆囊切除术禁忌症,那么ERCP和奥迪氏括约肌切开术就应在出院前实施。
年日本肝胆胰外科学会指南:急性胰腺炎的管理1.对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若怀疑存在胆管炎或者持续胆管梗阻,可早期采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和Oddi括约肌切开术治疗。2.为防止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建议行胆囊切除术。3.一旦胆源性胰腺炎得到控制,建议立即行胆囊切除术。
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推荐,急性胰腺炎伴有胆道梗阻应急诊手术或早期手术,而以胰腺病变为主的则采用非手术治疗。
对于单纯胆囊结石引起的、一般情况尚可的、无明显并发症的胆源性胰腺炎,可尽量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控制感染,防止病情加重及并发症的发生,待胆道感染消退,胰腺炎症控制后短期内手术治疗,即为“延期手术”原则。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