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
-------------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①《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颁发,年;第四版,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颁发,);②《急性胰腺炎》(张肇达,等.人民卫生出版社,)。(1)主要症状:起病突然,常有饮酒和进油腻食物等诱因,以急性起病的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2)次要症状:常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可伴有轻度发热、黄疸、便闭等表现。(3)体征:上腹部压痛、伴或不伴腹肌紧张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正常。(4)舌脉:舌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或黄厚、或黄腻、或燥,脉细或紧或弦数或弦滑数。(5)现代影像技术(超声、CT、MRI):表现出胰腺炎的特征,可见胰腺非特异性增厚或肿大,胰周边缘不规则或有一个间隙的少量积液。具备主症,结合查体及现代影像技术可确诊。2.西医诊断:参照①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②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1)以急性起病的上腹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轻且局限腹膜炎体征;(2)血淀粉酶升高(超过正常值高限3倍);(3)腹部B超或CT或MRI查及胰腺肿大或伴有胰周炎性渗出;(4)入院24小时内的APACHEII评分<8分,入院48h内的Ranson评分<3分,入院72h内的BalthazarCT分级Ⅱ级以下。以上1,3必备,参照2、4即可诊断。(二)证候诊断
1.肝郁化火证:突发的中上腹疼痛,走窜两胁、腰背,伴低热、咽干、口苦、暧气、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2.肝胆湿热证:持续的腹部及两胁疼痛、阵发性加剧,胸闷、恶心、呕吐、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目黄、身黄、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滑数。3.腑实热结证:上腹疼痛,拒按,痛如刀割,腹胀难忍,时有恶心呕吐,发热口渴,烦躁,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或红暗,苔黄厚或燥,脉弦数或洪数。二、治疗方案
----------------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肝郁化火证治法:疏肝解郁,通腑泻火。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法半夏、枳实、厚朴、木香、白芍药、郁金、延胡索、黄连、川楝子、生大黄(后下)、甘草等。2.肝胆湿热证治法: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黄连、枳实、厚朴、柴胡、白芍药、木香、延胡索、当归、茵陈、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甘草等。3.腑实热结证治法:通腑泄热,行气导滞。推荐方药:柴芩承气汤加减。柴胡、黄芩、厚朴、枳实、栀子、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木香、延胡索、红花、桃仁、槟榔、甘草等。以上证型辨证加减,热甚者,加金银花、大青叶等;湿热甚者,加金钱草、黄连、黄柏等;呕吐甚者,加姜半夏、竹茹、代赭石、旋覆花等;腹胀严重者,加甘遂(冲服)、枳壳、青皮、大腹皮、槟榔等;呕吐蛔虫者,加乌梅、黄柏、槟榔、使君子、细辛、苦楝根皮等;食积者,加焦三仙等;伤阴者,加生地黄、麦冬、五味子等。(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可选用丹参注射液、或灯盏细辛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或丹参酮注射液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以及生脉、或参麦、或参芪注射液等具有益气养阴作用的中药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恢复期)等具有益气温阳作用的中药注射液。(三)针刺疗法
1.体针:主穴:下巨虚、内关、中脘、梁门、阳陵泉、地机等。镇痛操作:电针刺激足三里、三阴交。频率等幅2/15Hz。止吐操作:平补平泻中等强度刺激公孙、太冲。2.耳针:主穴:胆胰区、交感、神门、内分泌、阿是穴等。3.穴位注射法: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0.5mg,每天1~2次。(四)其他疗法:
1.中药鼻饲:适用于腹胀、呕吐甚者。症状改善后,改用口服。2.中药保留灌肠:根据临床辨证用药煎剂,保留灌肠,每日2~3次,每次ml,酌加芒硝。3.结肠透析机给药:根据临床辨证用药煎剂,运用结肠透析机灌肠治疗。4.中药外敷:六合丹(大黄、黄柏、白及、薄荷叶、白芷、乌梅肉、蜂蜜)外敷于上腹部及腰胁部。5.物理疗法:肠麻痹较明显者可运用超声电导仪,选取中药胃肠宁贴片;高脂血症胰腺炎可运用光电治疗仪;胰周炎性渗出较多者可运用极超短波治疗仪等物理治疗手段。(五)内科基础治疗
参考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常规监护、禁食、补液、补充电解质、抑酸、维持水盐酸碱平衡;禁食时间长者,可酌情给予营养支持;胆源性胰腺炎或胰周液体积聚较者,可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六)护理调摄
护理调摄的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神志、生命体征、腹部症状、体征,舌质、舌苔及皮肤色泽,大、小便的次数、颜色、性状及量,呕吐物的性状及量)、导管护理、口腔护理、补液护理、中药治疗的护理(中药鼻饲、中药灌肠、外敷六合丹)、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健康指导等。(七)恢复期调理
恢复期可出现脾胃气虚证、脾虚湿困、瘀血内停等证候,给予益气活血、健脾利湿的中药调理。推荐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膈下逐瘀汤、三棱汤等方加减化裁运用。(八)饮食指导
病情允许进食时,先进食不含脂肪的淀粉类全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少食多餐,逐渐从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软食→普通饮食。食品应以无刺激性、少油腻、易消化为原则。在进食过程中如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适,应暂停进食。(九)健康指导
戒烟戒酒,勿暴饮暴食,避免油腻及油炸等高脂饮食。胆石症患者,在疾病治愈后采用腹腔镜、手术或ERCP等手段尽快根治胆石症;高脂血症者应低脂、清淡饮食,并在医师指导下服降脂药以控制血脂,坚持长期监测血脂并门诊随访。三、疗效评价
-----------------
(一)评价标准
1.疾病疗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血淀粉酶恢复情况;2.证候疗效:治疗后腹痛腹胀的变化情况。(二)评价方法
1.疾病疗效
(1)痊愈:症状、体征消除,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并开始进食流质饮食;(2)显效:症状、体征明显缓解,血淀粉酶降低至正常高限3倍以内;(3)有效:症状、体征有所缓解,血淀粉酶尚未恢复正常;(4)无效:症状、体征未缓解或加重,血淀粉酶未恢复正常。2.证候疗效
采用主症腹痛、次症腹胀综合评估证候疗效。腹痛、腹胀检查方法:受试者的主观症候分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记录,mm垂直标尺,0刻度规定为最小即无疼痛或无腹胀,mm刻度规定为最大和无法忍受的疼痛或腹胀,让受试者在他认为能够反映疼痛、腹胀水平之处做一标记,以标记处读数作为记分。————————————————————
不痛或不胀极度疼痛或腹胀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运用VAS量表法,于第0、2、5、7天分别对患者的疼痛及腹胀程度进行记分,运用尼莫地平法和下述的判断标准判断疗效。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症状积分减少百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痊愈:证候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2)显效:证候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70%。(3)有效:证候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4)无效:证候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