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8日下午5点,我们进行了第十六期肝胆恶性肿瘤的多学科会诊。本次疑难病例讨论会历时2h,共讨论了4个初次参加MDT会诊病例及2个既往我中心接诊病例。
本次会诊病例主涉及胆囊癌手术治疗咨询、原发性肝细胞癌复发、胆囊癌晚期患者、恶性胆管细胞癌晚期的肿瘤相关精准及免疫治疗,局部转移灶的介入或放疗可实施性的评估及潜在疗效对比,以及胆道肿瘤晚期不明原因黄疸的管理与治疗。
本次公益会诊集合了肝外科、肿瘤内科、介入科、放射科、化疗科及肿瘤基因组等科室的专家,对患者肿瘤的诊断治疗进行集中讨论,从患者的临床分期、治疗方式的选择、不同治疗方式的期望值、患者预后情况、医疗安全以及恶性肿瘤患者营养评估及管理等多方面对患者的诊疗计划提出了各自的观点。经过多学科共同评估及一线肿瘤学科研团队的仔细考量,对这些临床棘手问题都给出了综合评估后的意见。结合目前最新的临床进展,对患者下一步的治疗及管理给出了专业的、个体化的建议和指导。
下图为会诊现场专家讨论精彩画面:
本次患者MDT会诊精彩分享:
胆囊癌术后,如何干预减缓术后的转移复发?
患者为胆囊癌,年8月因暴饮暴食诱发急性胰腺炎入院,B超及CT影像学提示胆囊阴影;年6月因饮食诱因再次突发急性胰腺炎,入院后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pet-CT检查结果均提示胆囊占位病变,胆囊并邻近肝组织侵犯,急性胰腺炎可能,双肾多发囊肿,pet-CT检查结果提示无全身性转移病灶,肿瘤指标正常,无黄疸,咨询是否适合手术及术后下一步治疗方案。
诊疗结果及方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腹部CT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对患者胆囊癌病变的局部浸润深度、邻近器官侵犯程度、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受累情况、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因素给予了全面评估,专家肯定了以手术治疗为首选的方案,术后的后续治疗需等病理回报及手术实际情况,明确疾病生物学及临床特征后再行会诊决定。
专家观点分享:胆囊癌恶性程度高,其治疗方式近年来进展不显著。从近几版AJCC对胆囊癌的分期演变上可看出:外科手术治疗更重要,规范的根治性手术是原发性胆囊癌病人获得治愈可能的惟一方法。胆囊癌解剖位置特殊,较易侵犯邻近肝组织及肝门部血管、胆管。胆囊癌的局部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决定手术方式的基础。胆囊癌具有极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特点,正常大小的淋巴结可能已有转移,而增大的淋巴结可能是炎性增生。PET-CT检查可检出直径≤1.0cm的转移淋巴结和转移病灶,可协助评估肿瘤的局部浸润范围及是否存在全身转移,可避免部分可切除病例的术前分期过低。
胆囊癌的复发和转移几率非常高,对于所有能做手术的患者,影响复发和转移的因素主要是两个:一是肿瘤是否出现淋巴转移。二是肿瘤的分化程度,如高分化、低分化和未分化。如何干预减缓术后的转移复发,化疗、放疗、靶向、免疫治疗等多学科联合治疗是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时间的必需手段,术后辅助化疗在胆囊癌治疗中的地位也越来越被肯定,日本外科医师推崇的以替吉奥为基础的单药或联合用药被日益看白癜风的医院哪比较好北京白癜风医院可以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