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儿童健康
托起明天希望
——医院儿童皮肤上的那些问题由于这段时间正处于特殊时期,大家都待在家中,但春天马上就要来临,孩子娇嫩的小皮肤上,很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小疙瘩:
如湿疹、荨麻疹……
还有一些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脸上还会冒出一些“不可爱”的痘痘……
蓓蕾V·C收集了这段时间家长们提问相对较多5个问题,邀请我院皮肤科卫风蕾主任为身在家中、医院的家长和孩子们答疑解惑。
本期嘉宾医院皮肤科主任卫风蕾主任医师家长:
Q1:孩子起湿疹了怎么办啊?家长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卫风蕾主任:
____湿疹是皮肤的一种过敏性炎症,湿疹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等有关。湿疹的患儿常有先天性遗传过敏的体质,在受到外界一个或多个特异性致敏原的作用下诱发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部分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或特应性皮炎的家族史。此类孩子常常皮肤干燥,导致过敏原通过不完善的皮肤屏障进入皮肤,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____如果有此类的孩子,家长日常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提醒家长们,要避免接触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发病期避免食用辛辣、海鲜等食物,多食入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接触宽松透气纯棉衣物;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化学制剂。
避免过热;每天洗澡,洗澡水不宜过热,洗澡后马上外涂润肤剂。
勤剪指甲避免搔抓诱发感染。
出现湿疹皮损建议尽早就医。
__家长:Q2:什么是荨麻疹?需要注意什么呢?
卫风蕾主任: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边缘清楚的红斑和(或)风团。
____急性荨麻疹的治疗在于控制症状和查找并去除致敏因素,多数在脱离致敏因素及抗组胺药物治疗后症状可消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促发因素如异体蛋白食物及食品添加剂的摄入、吸收性过敏原、物理、精神、动植物、药物等因素。______家长:Q3:什么是接触性皮炎?这种疾病传染吗?
卫风蕾主任: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一般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
接触性皮炎的病程有自限性,一般于去除病因后,处理得当,1~2周可以痊愈,但再接触时可再发。无传染性。
__家长:Q4:药疹和幼儿急疹有什么区别?
卫风蕾主任:
药疹: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炎症反应,严重时可累及机体其他系统。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依次为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物、抗菌药物等。
____得了药疹应及时停用致敏药及相似药物,多饮水、多进食,加强排泄,补充高蛋白、高能量、维生素的食物,不吃刺激性食物,维持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皮肤、黏膜的变化,若加重及时就医。______幼儿急疹:是一种急性出疹性疾病,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突发高热,全身症状轻微,高热持续3~5天,体温骤降,热退后出疹,1~2天后疹退,无鳞屑及色素沉着,外周血白细胞数下降,淋巴细胞数相对增高。
__家长:Q5:青春期痤疮是怎么引起的?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卫风蕾主任:
青春期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等,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出油多的部位,如面部、前胸、后背。根据临床统计,80%~90%的青少年患过不同程度的痤疮。
为什么会长痤疮?
与内分泌因素、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微生物感染、炎症因素、遗传因素有关,除此之外,饮食刺激、不规律作息、环境污染、暴晒、压力、肥胖、化妆品使用不当也会诱发或加重痤疮。______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还要从饮食和心理上注意:
饮食上:注意少食甜食、少喝牛奶、少吃油腻食物,多吃蔬菜及水果。心理上:青春期同学们学习压力大,要学会减压、保持良好的心态,多运动、注意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注意:一旦出现痤疮,切忌用手挤压,医院接受专业的皮肤护理。____卫风蕾主任特别提醒:家长要避免这样的误区:___大多数家长认为:长痘不是病,孩子过了这个年龄段自然就会好了。
其实不然!
如果不及时处理痤疮,可能会给孩子留下永久性瘢痕,影响美观。更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带来许多成长上的烦恼,很可能会伴随一生。所以,无论青少年还是成人,如果不能通过正确的洗脸、清淡饮食等缓解痤疮,那么家长要注意,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就医,通过正规的渠道帮助孩子。希望所有的孩子们都可以拥有健康的的肌肤。
卫风蕾
主任医师
医院皮肤科主任
诊治专长: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太田痣、咖啡斑、雀斑等)色素性疾病、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急(慢)性荨麻疹、发疹性皮肤病、痤疮、先天遗传性皮肤病及儿童皮肤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血管瘤,太田痣、咖啡斑、雀斑等色素性疾病的激光治疗,血管瘤注射治疗,困难部位的治疗。卫风蕾,女,主任医师。医院皮肤科主任。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儿童皮肤病临床工作,对儿童各种皮肤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皮肤病与性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分会儿童皮肤病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学分会青春期学组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童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皮肤组织再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免疫学会皮肤免疫分会委员,大连市预防接种诊断专家组成员。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变态反应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特应性皮炎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分会皮尔法伯特应性皮炎健康教育中心基金项目负责人。每年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参与主持会议及发言,目前主持和参与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分会基金1项,国家重点专科基金1项,国家卫计委行业基金1项,大连市卫计委课题及新技术多项。参与编写《儿科疾病临床诊治指南》,年参与中国医师协会儿童皮肤病教材的编写,年负责中华医学会儿童皮肤病学组发起的中国城市0-6岁婴儿/儿童皮肤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大连地区工作,并参与中国0-6岁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及治疗指南的制定工作。本期投稿:皮肤科、《儿童健康知识问》(转载须经授权)
本期图片:网络、千库网(版权归于原作者)本期编辑:蓓蕾V·C本期校对:李晓彤您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