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较长,没有耐心的直接看最后。
某人抛出这个话题之后,有很多人问多巴胺怎么看?
对于多巴胺这个无名小卒来说怎么看又能怎么样?
相信的始终会相信,怀疑的始终会怀疑。你要是说多了,还而会招来别人的冷嘲热讽。
可是,多巴胺作为一个风流倜傥、英俊潇洒、才华横溢、正直、正义、正气的帅锅又不吐不快,最后只能做了下地狱的决定!
以下内容是基于患者确实是“感冒”的前提之下。那些患者自己说是感冒,事实上却根本就不是“感冒”的情况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首先明确几个概念:
1、什么是“感冒”?
2、什么是“血常规”?
3、如何诊断“感冒”?
4、“感冒”如何治疗?
一:什么是感冒?
“感冒”其实是群众通俗的说话,大概是指头痛、发热、流涕、咳嗽、咳痰、咽痛等不适。其实医生更喜欢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来代替“感冒”一词。一是因为感冒为俗语,二是因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很多类型,如普通感冒、急性病毒性咽喉炎、疱疹性咽峡炎、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等。有时难以区分时可用其来统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准确的定义是:鼻腔、咽部、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少数为细菌。本病部分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区、穷富、贵贱,冬春季节多发,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手或者用具传染。
病毒感染要占到总数的80%左右,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等。余下的20%左右由细菌引起,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当人体接触到带有以上病原体的人时,和或个体有受凉、淋雨、疲劳等诱发因素时,使得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下降,本来已经存在呼吸道中的或者从外界而来的病原体可迅速繁殖,从而发病。
发病者也有不同临床表现:
①、普通感冒:以鼻部卡他症状为主,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浓,有咽痛、流泪、少许咳嗽。一般一周左右痊愈。
②、病毒性咽喉炎:主要症状是咽喉部不适,可发痒或者烧灼感。严重者可有发热、声音嘶哑、咽喉痛等。
③、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症状咽痛、发热!
④、细菌性咽-扁桃体炎:主要症状是咽痛、发热。查体可见明显的扁桃体肿大。
二、什么是血常规?
血常规是一项基本的血液学检查,一般费用在20元左右,主要检查内容包括:血红蛋白检测、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值测定、红细胞形态检测、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值测定和血小板形态学检测。
本文主要介绍大家讨论过的关于感冒之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白细胞总数的改变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有时候淋巴细胞数量也会影响白细胞总数。
其中中性粒细胞增高主要见于:①、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但是在极重度的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不高反而降低。②、大多数的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数都会不同程度增高。在消化道肿瘤中也会有所增高。③、严重的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等时也会增高
中性粒细胞减少主要见于:①、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风疹、水痘等。②、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严重缺铁性贫血等。③、自身免疫性疾病,放化疗后,X射线损伤后等。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①、主要就是病毒感染,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等等。②、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③、移植排斥反应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缺陷性疾病、放射线损伤、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三、如何诊断“感冒”?
任何一个疾病的诊断都需要症状+体征+病史+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得出。现代医学兴起后,尤其是询证医学的发作,使得医生对疾病的诊治更加小心翼翼,同时也更加规划化。是否是某种疾病并不是某些人说了算,而是要有充分的证据来支持。
病人自己的话也并不一定可信,某些既不是病人又没有医学背景之人的话更加不能轻易相信。医生、病人、第三方,这三者之间任
何一方对其它两者的言行都要批判性的看待,而做出判断结果的依据一定要是完全基于事实上的客观证据!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包括两个层面:
①、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的卡他症状、相关体征,外周血象结果和胸部X线学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其中需要指出的是: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者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
②、病原学诊断:这个检查相对较高级,门诊病人一般不做。主要是通过相关方法来确定病毒、细菌的类型。
四:“感冒”如何治疗?
治疗也是分为两个方面:
①、一般支持治疗,包括休息、喝水、解热镇痛、止咳化痰、抗过敏等。
②、病因治疗:
病毒性感染需要抗病毒治疗。如果症状较前,体质较好,可以自愈。但是凡是有个度的问题,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如果有不适还是不要硬撑的好。
细菌性感染可以适当选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综合以上经典教科书的说法,在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之后,问题来了
1、如何区分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单纯血常规检查来区分是否靠谱?
2、如果病人事实上是细菌性感染,却按照病毒性感冒治疗或者不治疗后果怎么样?
3、感冒症状+单一血常规检查或许不能直接判断区分白血病、肺炎等疾病,但是对于一个感冒症状明显,且前来就医的患者来说,血常规检查是否有价值?
事实上多巴胺是这么认为的:
1、就血常规检查而言,费用仅20元左右,基本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2、血常规检查,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判断感染类型,也可以反应出其他问题,比如血小板减少,比如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
3、血常规检查不仅是一项针对性检查,一定程度上也是一项筛查。
4、病人需要做那些检查,应该由医生提出建议说明,由病人做出最终决定。谁最终决定谁负责。
5、任何检查都应该是循序渐进,不应直接做高端检查。
6、医生的判断或者建议是基于多年经验和临床事实提出,检查后可能有结果,也可能一切正常。这件事情本身就很正常。
7、如果患者仅有感冒症状,而医生怀疑是肺炎、血液病等其它疾病,第一项检查本身就应该是血常规,不能因为你考虑可能血常规结果正常就不做血常规,而是直接做骨髓穿刺或其它。
8、医生是人不是神,面对疾病,医生也有许多不确定。谁也不能保证,患者做的检查,一定有阳性结果。
9、不恰当的比喻:你知道买彩票不会中奖为什么还坚持买?万一中奖呢?如果医生考虑你感冒症状可能是其它疾病,为什么不能先做一个快速、廉价、安全的基本检查呢?
10、当然,如果你肯定自己就是病毒性感冒,自己能吃能喝能拉能睡的话,可以暂时不查血常规!
11、既然你已医院,在排队很久之后,医生判断你需要查血常规之后,为什么不听从医生的建议呢?绝大部分医
生的“过度医疗”中是看不上你这20块钱检查费的!
以上内容,纯属多巴胺一家之言,无意和谁争论,你若相信,姑且看一看,你若不信,姑且当做多巴胺放屁。
谢谢,晚安!
参考:
①、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八年制或七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内科学》第2版、主编:王吉耀人民卫生出版社
②、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第6版、主编:叶任高、陆再英人民卫生出版社
③、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诊断学》第6版、主编:陈文彬、潘详林人民卫生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