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医院门诊迎来小高峰。小编盘点了除夕到初六的门急诊患者,每天内科、儿科、发热门诊、耳鼻喉科病人数居多,普通内科门诊中呼吸科病人占一半以上,其次是消化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患者。就诊人群中高龄老人患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肺炎、胰腺炎等比较多。家有一老,胜似一宝。平安健康过节,是我们所有人的心愿。
一
据急诊科统计,脑血管意外12例,其中饮酒导致的2例。年龄最大的90例,最小的72岁。
90岁的张奶奶,因为四代同堂全家大聚会,好久不沾酒的她,喝了两口红酒,突然就失去了意识。大约5分钟后,在亲人们的呼唤下清醒。于是叫了救护车送到了医院。原来她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一直在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得还挺好。经过对症处理后,晕厥症状缓解。
72岁的章大爷晚饭后突然觉得头晕,无法站立,家人让他坐在沙发上休息,头晕持续半小时都没有缓解,张大爷的家人立即将他送到了医院急救中心抢救室。测血压发现:左臂是/88mmHg;右臂是/91mmHg,诊断为:高血压急症。抢救室医护人员根据张大爷的情况,立即予以降压药稳定血压,预防并发症。
急诊科李海林主任提醒: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首先是合理饮食,限盐,每天不应超过3g。此外,在减少“看得见”的盐摄入的同时,还要警惕“藏起来”的盐,如酱油、豆瓣酱、咸菜、咸鸭蛋、腐乳、腊肉、话梅等。少油,高血压患者应减少肥肉、动物内脏、动物油等的摄入。营养均衡,高血压患者应该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新鲜水果和优质蛋白。二是控制体重与适量运动,长期坚持规律运动可以增强运动带来的降压效果。三是戒烟限酒。四是科学用药与坚持用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础,合理用药是血压达标的关键,两者必须结合,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远离并发症!
二
大年初六,消化内科病房里已经住满了患者,胰腺炎、肝硬化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胆管结石、消化性溃疡等均为春节高发疾病。
90岁的郑爷爷,5天前因上腹部疼痛,恶心、胃口差等,医院,住院期间淀粉酶升高,转入了医院消化科,经过腹部CT和系列生化检查,被确诊为急性胰腺炎。
消化科费保莹主任提醒:
春节期间和家人朋友欢聚时,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暴饮暴食,重则出现急性胃黏膜损伤,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他建议,老年人要均衡饮食,三餐定时定量,早上要吃早餐,晚上不吃过饱熬夜;不空腹饮酒,不喝混搭酒;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胰腺是分泌胰液的器官,而胰液是很强大的消化液,消化肉、脂肪。过节的时候,很多人吃的食物较多,胰腺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要不断分泌腺液,导致乳头水肿,开口变小,胰液就分泌受阻,返回胰管,进而导致胰腺炎。因此过年不要贪嘴吃太多,有食管炎或胃病的老人,尽量不要喝酒。
三
大年初三,85岁的朱奶奶,反复咳嗽15年,过年前受凉症状加重,2天前出现胸闷气急,活动后气急明显,大小便失禁。被家人送到医院急诊科,诊断为重症急性肺炎。
春节过后,气温将如过山车一样乍暖还寒,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
呼吸科许先荣主任提醒:
老年人在气候变化大的季节应特别注意预防感冒,感冒后要及时就医;平时应少吃或忌食生冷、过咸、辛辣、油腻及烟、酒等刺激性的东西,减少或避免对呼吸道的刺激;多吃止咳、平喘、祛痰、温肺、健脾的食品,如白果、百合、海带、紫菜等增强免疫力;居住的室内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床单、被褥、衣物要勤于更换和清洗,减少过敏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利改善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对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
同德官微为您健康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