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旬老人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获良效
中西医结合(脑病)/老年病科
急性胰腺炎(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是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病情严重者可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并可伴有器官功能障碍(OD),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
本例病人90岁高龄,且患多种慢病,于年9月2日因胆源性疾病引发急性胰腺炎,经外科、消化科会诊,因手术、内镜治疗风险高,家属强烈要求我科保守治疗,我科在科主任付玉凤主任医师的带领指导下应用西药联合中医著名经典处方“大柴胡汤”加减,疗效显著。
病案回顾1
患者孔某,男,90岁,主要现病史:入院前1日进食涮羊肉之后出现恶心呕吐,全腹部胀满疼痛,胸闷气短、乏力。
既往:
8个月前于“医院”行核磁提示:胰头占位性病变,囊腺瘤可能性大,医院就诊评估胰腺病情,家属拒绝手术治疗;肝硬化病史2年;胆囊结石及胆管结石病史4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3年;14年前因冠心病于本院红山院区行支架置入术;糖尿病病史20年,现应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28iu、晚18iu,血糖控制差;高血压病史30年。
体格检查:
T36.6℃P86次/分R18次/分BP/69mmHg。神志清,精神萎靡,痛苦表情,皮肤黄染,舌质暗红,浮苔,舌前部无苔,舌下脉络迂曲增粗,心肺(-)。腹部膨隆,膨胀如球上腹部及双侧腹部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叩诊呈鼓音,肠鸣音亢进。脉沉涩。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11.18*10^9/L(3.5-9.5),降钙素原:1.03ng/ml(<0.),血气分析:氧分压65.2mmHg(75-),BNPng/l(0-),心肌三项:超敏肌钙蛋白T0.ng/l(0-0.)肌红蛋白.5ng/l(28-72)糖化血红蛋白9.58%(4-6),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U/L(0-50),总胆红素.60umol/l(≤26),直接胆红素:62.68umol/l(≤8),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0U/L(0-35),血淀粉酶U/L(0-),血清脂肪酶.1U/L(0-),尿常规:隐血1+,尿胆原2+,尿糖4+,尿蛋白2+;床旁肝胆胰脾超声:胆总管、主胰管内径增宽,胰颈部低回声,建议进一步检查,脾大;全腹增强CT示:胰头囊性占位,考虑囊腺瘤,请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以除外恶性,肝内钙化灶,肝硬化,脾大,考虑脾梗死,胆囊结石,胆囊炎,胆总管多发结石,肝右叶局部胆管扩张,不除外肝右叶局部感染;双肾体积略小并多发囊肿。
临床诊断
1.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2.胆结石胆囊炎
3.梗阻性黄疸
4.肝损伤
5.肝硬化
6.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7.2型糖尿病
8.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
9.衰弱状态
治疗经过
入院后立即给予禁食水,心电监护生命体征,暂缓胃肠减压,早期补液,同时注意心功能,抗生素抗炎,顾护脾胃,保肝,消化科会诊后给予胰蛋白酶抑制剂泵入。根据其舌脉表现辨证为胆府郁热,兼阴虚血瘀证,方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炒枳实、白芍、大枣、生姜、北沙参、麦冬、太子参、玉竹、炒鸡内金、神曲、炒白术、炒枳实、大黄,水蛭,首日腹胀痛明显,上方水冲ml高位保留灌肠一次,次日起冲水ml,分3次口服。
治疗效果
(一)临床症状:
经过3天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腹痛、腹胀缓解,未再次恶心呕吐,每日排便1-2次。
(二)化验室异常指标恢复情况
1、肝功能第3天开始明显好转,如下图:
2、其他异常指标恢复情况
血淀粉酶恢复正常(→76)血脂肪酶恢复正常,(.1→86.8),血常规恢复正常,心功能改善,BNP(→4→),离子紊乱得到纠正。
病案总结
难点及风险点治疗亮点
(一)难点风险点
1、患者高寿老人,并且基础疾病多,控制差,因此本次急性胰腺炎死亡高风险;
2、病情需要补液,但高龄老人,既往冠心病支架术后、心功能差,有心衰高风险;
3、血管性基础疾病多,血栓高风险;
(二)治疗亮点
1、全面综合评估病例,快速控制病情,应该是降低风险点的关口,因此通利肝胆功能、快速解决肠道蠕动,是治疗关键环节之一,这也正是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中医整体辨证施治,给予清肝利胆,育阴活血通络方法,口服加灌肠,2天后大便通利,腹胀、腹痛明显减轻,达到了清肝利胆,快速增加肠蠕动的作用,为减少抗炎药、缩短补液时程争取了时间,极大地减轻了心功能的负担。
2、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杂危重病人,优势互补,取得了最好的疗效,最小的副作用,最佳的卫生经济学指标。
中西医结合脑病/老年病科病区:
内科楼7楼东侧
付玉凤主任医师专家诊:
门诊楼3楼1诊区11号诊室
出诊时间:
每周周一、周二、周四上午
中西医结合脑病、老年病门诊:
门诊楼3楼1诊区12号诊室
出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全天
中西医老年病科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