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规的疾病,是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有胰腺水肿,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及血、尿淀粉酶增高等。重者胰腺发生坏死或出血,可出现休克和腹膜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本病好发年龄为2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很多,我国胆道疾病为常见病因,占50%-80%。西方国家则以大量饮酒引起者多见。其他少见病因有胰管梗塞、十二指肠乳头邻近部病变、手术与损伤、高钙血症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可诱发急性胰腺炎。
1、腹痛:急性胰腺炎多数为突然发病,表现为剧烈的上腹痛,并多向肩背部放射,病人自觉上腹及腰背部有“束带感”。腹痛的位置与病变的部位有关,如胰头的病变重者,腹痛以右上腹为主,并向右肩放射;病变在胰尾者,则腹痛以左上腹为重,并向左肩放射。疼痛强度与病变程度多相一致。若为水肿性胰腺炎,腹痛多为持续性伴有阵发加重,采用针刺或注入解痉药物而能使腹痛缓解;惹为出血性胰腺炎,则腹痛十分剧烈,常伴有休克,采用一般的止痛方法难以奏效。2、恶心呕吐:发病之初即出现,其特点是呕吐后不能使腹痛缓解。呕吐的频度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水肿性胰腺炎中,不仅有恶心,还常呕吐,次数不等;在出血性胰腺炎时,则呕吐剧烈或持续性频频干呕。3、全身症状:可有发热,黄疸等。发热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多一致。水肿性胰腺炎,可不发热或仅有轻度发热;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则可出现高热,若发热不退,则可能有并发症的出现,如胰腺脓肿等。黄疸的发生,可能为并发胆道疾病或为肿大的胰头压迫胆总管所致。
有极少数患者发病非常急骤,可能无明显症状或出现症状不久,即发生休克或死亡,称为猝死型或暴发性胰腺炎。
健康指导1.饮食指导发病时患者应禁食,待腹痛基本消失,肠鸣音恢复后,再进少量的流质饮食,从低脂、低糖、低蛋白流质开始,以后逐步增加饮食,但应禁忌高脂肪食物,食物以少量多餐为主。
2.活动与休息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增加脏器血流量,促进组织修复和体力恢复。取弯腰、屈膝侧卧位,以减轻疼痛。
3.用药指导胰腺炎病人主要应积极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及胆道蛔虫等慢性胆道疾病。少用或不用引起急性胰腺炎的药物,如消炎痛、肾上腺皮质激素、降糖灵等。应用利胆片时,应饭后半小时服用。
日常生活指导
(1)避免暴饮暴食,选择易消化、低脂、无刺激性食物,如有类似病史,尤为注意。
(2)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如胆道结石或狭窄、胆道寄生虫等,如有吃生鱼史,应定时查大便集卵,如有肝吸虫感染,医院驱虫治疗;并改变吃生鱼的不良饮食习惯。
(3)避免喝酒,因为酒精有刺激胰腺分泌增多、引起胰管水肿导致梗阻,以及对胰腺的直接的毒性作用。(4)胃胆道手术后、内窥镜行胆管造影后,应采取相应的禁食,以减轻胰腺的负担,并及时并按时测定血尿淀粉酶的变化,有异常时及时处理。(5)注意身体锻炼,增强体质。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感染时易累及胰腺,如未有抗体者,应及时接种疫苗。
(6)避免使用一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长期应用雌激素和维生素A、利尿剂、消炎痛、流唑嘌呤等,均可诱发本病。
(7)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情绪激动时,可使Oddi括约肌功能失常,引发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