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传染。
夏季是疱疹性咽峡炎流行季节,传染性强,流行扩散很广,主要侵犯6个月-7岁孩子,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之间接触密切,往往容易集体中招,导致停课。
疱疹性咽峡炎往往来势汹汹,以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等为主要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①潜伏期
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②前驱期
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③水疱期
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④溃疡期
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孩子年龄小,身体不舒服不会像大人一样流畅表达出来,判断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靠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突然发烧了,吞咽比较困难或拒绝吃东西,就要警惕,赶紧看看孩子喉咙有没有疱疹,一旦有要及时就医。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如何区分?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急性传染病,伴有发热、疱疹等相似症状,难以分清,这是因为两者都是出自肠道病毒这个大家族,相当于是亲戚关系,想要区分可以看下面划的重点。
疱疹分布: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口腔咽部会长疱疹;
?手足口病不但会在口腔上长疱疹,手部、足部、臀部、躯干和周身部位也会出现。
症状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一般是突然发热、口腔有疱疹和流口水,尤其是咽喉痛感明显,孩子饮食吞咽特别困难;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口腔内会有疱疹,同样有咽喉痛的症状。手足口皮疹分散在四肢的情况很多,皮疹数量也比较多。最多见的就是手心脚心。
手足口皮疹分散于四肢
发病风险:
?疱疹性咽峡炎为急性自限性疾病,病情较轻,多数在7到10天内恢复,极少有严重并发症和重症;
?手足口病多为自限性疾病,多数病情较轻,但有可能会出现心肺或神经系统并发症,如心肌炎、脑脊髓炎等,导致死亡或留下严重后遗症。
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如果孩子患了疱疹性咽峡炎,持续高热容易让家长慌了手脚,及时就医治疗后,更要注意养护方法,能帮助孩子减轻痛苦,好得更快。
1、首先要休息隔离
疱疹性咽峡炎有传染性,发现孩子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就医后尽量在家中调养休息,即使病愈后也要在家中休息一周左右,再去幼儿园,避免再传染给其他孩子。
2、及时处理发热
孩子体温在38.5℃以上,应采取物理降温,如果效果不明显要按照医嘱服用退烧药,避免发生惊厥。
3、饮食清淡,注意补水
孩子口腔内红肿,有破损面。刺激性强和偏硬的食物都会加重症状,饮食宜清淡,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比较适合,比如稀粥和营养汤。疱疹性咽峡炎为病毒性疾病,多喝温水能帮助身体排毒,一定注意避免水太烫,否则孩子吞咽更痛。
4、做雾化可缓解治疗病痛
如果孩子喉咙痛明显,可以做雾化缓解,雾化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明显改善咽痛的症状。需要提醒的是,疱疹性咽峡炎病毒感染,所以用抗生素没有用,药物需要咨询专业医生后再使用。
5、小儿推拿帮助退热
孩子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口腔难受,吞咽困难,外部的推拿手法可以辅助治疗。发热清天河水、清胃经、清大肠经;流口水重加揉小横纹,推四横纹;烦躁惊悸,加揉小天心。
清天河水
揉小横纹
推四横纹
揉小天心
疱疹性咽峡炎预防为主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目前没有相应的疫苗,关键要做好预防工作: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居室多通风,在疾病高发期间,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孩子被褥及玩具要定期清洗消毒。
?6月龄~5岁的适龄儿童可接种EV71灭活疫苗(但请注意,不同疫苗产品的适种年龄略有不同),预防由EV71病毒所引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减少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