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新版指南首先强调硬化性胆管炎、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SS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定义和关系。硬化性胆管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表现为胆管纤维化和狭窄,常伴胆汁淤积、胆管阻塞等相关并发症,包括SSC和PSC。SSC是一组临床症状与PSC相似,但病因明确的疾病[13]。我国指南将其区别单独作为“鉴别诊断”的内容在后文作具体论述,新版指南较之在开篇进行着重强调,有利于明确新版指南的主要管理人群,即PSC患者。新版指南发表了最新的欧洲流行病学资料,PSC在北欧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分别约为每年1/和1/0,较南欧高10倍左右。亚洲的流行病学资料主要来源于新加坡和日本,我国指南并没有基于本国国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统计[14],有学者提出,可能与部分欠发达地区诊断率较低有关[15]。2诊断
2.1主要诊断方式年版EASL指南着重推荐了欧洲胃肠道内窥镜学会(ESGE)的意见,将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作为优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主要诊断方式。我国年中华医学会指南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以胆管成像是否具有PSC典型特征为基础,并结合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等相关肝酶指标升高或胆汁淤积症状等表现,作为大/小胆管型PSC的推荐诊断标准。相比之下,我国指南更加强调MRCP和血清胆管酶共同诊断的价值。相较年EASL指南和年我国指南,年EASL新版指南的主要变化之一,是对“成人”及“儿童”PSC的诊断要点进行了分别说明。对于成人的诊断标准,新版指南与我国指南内容基本相同,区别之处在于,新版指南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