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胆囊结石胰腺炎ldquo人体

纵观人体消化系统,庞杂又各司其职,我们摄取的食物从口腔进入,要经过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多道工序才被吸收。其中食道、胃、小肠、大肠相当于高速公路,主要负责运输。输送进来的食物要进一步的加工、分解、代谢、合成,就需要肝胆胰这个“人体化工厂”来完成。肝胆胰对人体的能量代谢至关重要,但乙肝、胆囊结石、胰腺炎却是这个化工厂的隐形杀手,有部分杀手长大成人就变成了肝癌、胆囊癌和胰腺癌三大瘟神。

肝癌:最具“中国特色”的肿瘤

中国是乙肝大国,也是肝癌大国,有1亿多人有乙肝病史,全世界一半多的肝癌患者在中国。长时间的乙肝、丙肝、甲肝病毒感染和抽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诱发肝癌,“乙肝——肝硬化——肝癌”三步曲是我国肝癌发病的特色。

胆囊癌:吃出来的“富贵病”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人体一旦开始进食,胆囊就会自动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人体吸收脂质和脂溶性维生素。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引起高胆固醇血症,滋生胆囊结石,或者慢性胆囊炎。十年以上的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就有可能导致胆囊肿瘤的发生。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

胰腺位置非常隐蔽,胰腺癌起病隐匿,发展快,发现时大多处于晚期,并且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所以被称为癌王。若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者消化不良,就应及时随诊或者普查。

12

预防

聚餐桌上的你会使用公筷吗?

我国肝癌患者居全球之最,第一是因为乙肝患者基数大;第二是幽门螺旋杆菌交叉感染严重,幽门螺旋杆菌被国际上认定为一级致癌物,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并且高温消毒无法将其杀灭。在我们国家人们聚餐,多半不会使用公筷,如果这其中有一个人幽门螺旋杆菌是阳性,那么所有人都可能会发生感染,诱发消化道疾病;第三个原因是食用含有黄曲霉菌的霉变食物。海南潮湿湿热,食物容易霉变,有实验证明黄曲霉菌诱发肝癌的几率是70%—80%。第四,针对乙肝、肝硬化人群,一定要积极干预,把病毒的活性控制到最低。从年开始,我国新生儿童都可以免费注射乙肝疫苗,相信再过二三十年,我们国家肝癌的发病率将会大幅降低。

坚持“三早”原则

提高所有肿瘤疾病治愈率的关键就是“三早”原则,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比如5cm以下的小肝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80%。胆囊癌也不例外,通常都是由长时间的胆囊结石进展而来,如果发现胆囊结石即便没有症状,也不可忽视,临床有很多案例,10年20年的胆囊结石检查时发现已经进展为胆囊癌。若能早期干预,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只需要在腹壁打个小眼就能解决问题。

《柳叶刀》:饮酒安全剂量为零

大多消化道疾病都是“病从口入”,胰腺疾病也不例外,往往到了春节,医院急性胰腺炎的病人接连不断,主要原因是暴饮暴食和酗酒。肝胆胰三兄弟关系非常亲密,通常人体进食高脂肪食物之后,胆囊首先分泌胆汁,消解脂肪,同时胰腺分泌胰脂肪酶。如果一次性进食大量高脂食物,就会增大肝胆胰的工作量,超负荷工作从而出现炎症表现。急性胰腺炎不仅凶险,而且容易遗留慢性胰腺炎,为胰腺癌埋下隐患。

肿瘤疾病从炎症到良性再到恶性,是一个阶段性的连续过程,所以从预防的角度讲主要就是节制饮食,吃新鲜食物,不要暴饮暴食,特别是饮酒,要格外自律。虽然有数据证实,适量饮酒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女性糖尿病风险,但这点优势在其带来的危害面前,显得微不足道。饮酒跟肝胆胰系统密切相关,长期饮酒的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累积会增加患癌风险。世界医学界权威学术刊物《柳叶刀》8月23日发文明确了酒精对健康的危害,即,饮酒的安全剂量为零。

专家介绍

李铎

肝胆胰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肝胆外科博士,博士后,北京市科技新星。

现为欧洲腔道外科学会会员,美国胃肠和内镜外科学会会员,国家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海南分会肝胆胰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海南分会常务理事。从事外科工作28年,专长于腹部肿瘤和良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策划/丛松滨文版式/董怀满

审稿/李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xingyixianyan.com/nwyjb/106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