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里的ldquo蛛丝马迹rdqu

牛艳柳

医院检验科(检验医师)

赵爱梅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产科(主治医师)

刘雪妮

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

前言

血细胞分析仪(bloodcellanalyzer,BCA)是临床血液一般检查最常用的仪器,可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及其相关参数的检测。

目前,先进的血细胞分析仪,可通过判断仪器图像信息,高灵敏度的检测异常细胞,可通过显示报警信息,提示对异常检测数据的复检,可通过先进的检测技术排除干扰并获取准确的检验数据。

近日,笔者通过研判血细胞分析仪图像及报警信息,结合镜检和其它检测数据,使病毒“现形”,使发热门诊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现将这一典型案例报道如下。

案例经过

患者女,23岁,既往体健,7天前受凉后出现咽部不适,随即出现发热、干咳、乏力,体温最高38.7℃,且多夜间升高;伴头痛,位于两侧颞部,热退可缓解;伴纳差。无流涕、喷嚏,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

医院,未予特殊处置。先后服用“莲花清瘟胶囊、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等治疗,效果欠佳。为求进一步诊疗来我院发热门诊就诊,初步诊断为“发热待查”。

患者就诊当日查血液分析示WBC8.00×/L,RBC、HGB均在参考区间内(图1所示),似乎可以直接发出报告。

图1患者血液分析(Sysmexi)示WBC分类数据“*”标记,淋巴细胞百分数74.5%,淋巴细胞绝对值5.96×/L,WBC散点图明显异常,仪器报警信息示“原始细胞?”(初诊,治疗前)

然而,笔者在审核报告时注意到WBC分类数据均出现“*”标记,其中淋巴细胞百分数高达74.5%,淋巴细胞绝对值高达5.96×/L,WBC散点图明显异常,仪器报警信息示“原始细胞?”(图2所示)。

图2患者血液分析(Sysmexi)示WBC散点图明显异常,WDF通道淋巴细胞散点图区域右上方出现异常紫色散点(初诊,治疗前)

综合上述信息,笔者决定使用更为先进的SysmexXN的WPC通道复检,同时推片染色镜检,以确认WBC分类。经WPC通道复检后仪器报警信息示“Lymphocytosis?(淋巴细胞增多?)AbnLympho?(异常淋巴细胞?)AtypicalLympho?(不典型淋巴细胞?)”(图3所示)。

图3患者血液分析(SysmexXN)示“Lymphocytosis?(淋巴细胞增多?)AbnLympho?(异常淋巴细胞?)AtypicalLympho?(不典型淋巴细胞?)”(初诊,治疗前)

经显微镜检查可见“Reactivelymphocyte(反应性淋巴细胞)”(图4所示)。

图4患者EDTA-K2抗凝血May-Giemsa染色涂片(×)示“Reactivelymphocyte(反应性淋巴细胞),分类个WBC,反应性淋巴细胞为12%”(初诊,治疗前)

笔者及时与发热门诊医生沟通,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在完善新冠肺炎相关检查基础上增加了血液PCR-EBVDNA、EBV抗体等检查(图5、6所示),最终排除COVID-19,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cytosis,IM),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现已康复。

图5患者治疗前血液抗EBV-CA-IgM和抗EBV-CA-IgG阳性

图6患者治疗前血液EBV-DNA阳性(1.21×),治疗后血液EBV-DNA阳性(1.0×),病毒载量明显下降

案例分析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截止年7月31日18:40,国外COVID-19累计确诊例,累计死亡例。在当前形势下,COVID-19的确诊和排除,及时确定发热患者病因尤为重要。

IM是一类主要由EBV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发病人群以儿童、青少年为主[1]。IM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及咽喉炎等,可出现支气管肺炎、肝损伤[2]。

IM病情轻重不一,一些呈自限性,多数预后良好,有不少病例因诊断不及时发展成较重病情,治愈时间比较长,也有不少引发噬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成人患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早期不易发现,容易误诊和漏诊[3]。

患者为青年女性,既往体健,7天前受凉后出现咽部不适,随即出现发热、干咳、乏力,体温最高38.7℃,且多夜间升高;伴头痛,位于两侧颞部,热退可缓解;伴纳差。无流涕、喷嚏,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医院,未予特殊处置。先后服用“莲花清瘟胶囊、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等治疗,效果欠佳。

查体示T38.5℃,P85次/分,R23次/分,Bp/73mmHg,神智清,精神可,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咽部红肿,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无压痛。

颈静脉无怒张,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廓无畸形,胸骨无压痛。双肺叩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腹部平坦,腹肌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Murphy征阴性,肝浊音界存在,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患者血液分析(Sysmexi)示淋巴细胞百分数74.5%,淋巴细胞绝对值5.96×/L。WBC散点图明显异常,WDF通道散点图示淋巴细胞区域右上方出现异常紫色散点,而且WPC通道(SysmexXN)WBC散点图区域上方出现异常红色散点,

结合“Lymphocytosis?(淋巴细胞增多?)AbnLympho?(异常淋巴细胞?)AtypicalLympho?(不典型淋巴细胞?)”(图3、7所示)仪器报警信息、研究参数HFLC%(高荧光细胞)高达5.3%(图8所示)、WBC分类数据出现“*”标记,提示可能存在反应性淋巴细胞和/或异常淋巴细胞,WBC分类数据需镜检确认。

图7患者血液分析(SysmexXN)示WPC通道WBC散点图区域上方出现异常红色散点(初诊,治疗前)

图8患者血液分析(SysmexXN)示研究参数HFLC%(高荧光细胞)高达5.3%(初诊,治疗前)

经显微镜检查可见“Reactivelymphocyte(反应性淋巴细胞),分类个WBC,反应性淋巴细胞为12%”(图4所示)。

此外,患者SAA.7mg/L,CRP6.9mg/L,PCT0.1ng/ml,提示可能存在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和心肌酶谱检测示肝脏和心肌损害(图9所示)。

图9患者治疗前肝功能和心肌酶谱检测示肝脏和心肌损害,治疗后肝功能等明显改善

综合患者“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大”的临床表现,抗EBV-CA-IgM和抗EBV-CA-IgG阳性(图5所示),而且EBV-DNA阳性(图6所示),符合IM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1.COVID-19:

根据年3月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COVID-19疑似病例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COVID-19确诊病例为疑似病例同时具备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COVID-19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4]。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头痛、乏力、纳差。其临床表现和COVID-19有相似之处。

COVID-19发病早期WBC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本例患者WBC总数正常,淋巴细胞计数增多。

COVID-19有相关流行病学史,本例患者无。

COVID-19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本例患者阴性。

综上,本例患者可初步排除COVID-19。

2.其它感染性疾病:

一般细菌性感染表现为明显畏寒、寒战、发热,并且可有局部感染的症状、体征,可行血培养及相关体液培养明确,结核、病毒性感染,可行胸部影像学检查、PPD试验、病毒筛查鉴别,隐匿部位感染如心脏、肝脏、胆囊等可行局部影像学检查鉴别。

3.结缔组织病:

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表现为系统性损害,病理性基础系血管炎性改变,一般自身抗体阳性,可行自身抗体及免疫功能检查进行鉴别。

4.血液系统疾病:

如淋巴瘤、白血病等,多见于青年男性,可表现为发热、乏力、皮肤症状、血象异常等,可行骨髓穿刺、淋巴结活检等鉴别。

经过保肝、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血液分析、肝功能等明显改善(图9、10所示),EBV-DNA示病毒载量明显下降(图6所示),现已康复。

图10患者血液分析(SysmexXN)示研究参数HFLC%(高荧光细胞)高达5.3%(初诊,治疗前),治疗后研究参数HFLC%降至1.2%

案例总结

笔者经过认真观察血液分析仪图像和报警信息,没有受限于“定式思维”,通过不同检测模式复检并推片镜检,及时发现了有诊断意义的“反应性淋巴细胞”并和临床沟通,避免了误诊和漏诊,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检验报告,辅助医生制定诊疗方案。

了解仪器原理和性能,掌握检验指标的意义是审核报告的基础。而审核报告时不仅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xingyixianyan.com/nwyhl/51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