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据《本草纲目》记载: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在《千金要方》、《中药大辞典》及相关文献中对苦荞都有记载:可安神、活气血、降气宽肠、清热肿风痛、祛积化滞、清肠、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抗炎、抗过敏、强心、减肥、美容等功效。
1简介
苦荞即苦荞麦,学名鞑靼荞麦(鞑靼,读音dádá,是对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别名荞叶七、野兰荞、万年荞、菠麦、乌麦、花荞。比甜荞即荞麦的营养价值高出很多。特别是生物类黄酮的含量是荞麦的13.5倍。
苦荞--七大营养素完全集于一身,不是药,不是保健品,是能当饭吃的食品,却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它不属禾本科,而属蓼科,与人们所熟悉的“何首乌、大黄”等同属蓼科,是我国药食同源文化的典型体现。苦荞被誉为“五谷之王”,三降食品(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
苦荞拥有独特、全面、丰富的营养成份,而且药用特性好,有人体所必须的多种营养成份。
苦荞有通便排毒的功效,民间又称其为“净肠草”。
苦荞还可以炒制后做成茶饮,每日饮用对三高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2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70厘米,分枝,绿色或微逞紫色,有细纵棱,一侧具乳头状突起,叶宽三角形,长2-7厘米,两面沿叶脉具乳头状突起,下部叶具长叶柄,上部叶较小具短柄;托叶鞘偏斜,膜质,黄褐色,长约5毫米。花序总状,顶生或腋生,花排列稀疏;苞片卵形,长2-3毫米,每苞内具2-4花,花梗中部具关节;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色,花被片椭圆形,长约2毫米;雄蕊8,比花被短;花柱3,短,柱头头状。瘦果长卵形,长5-6毫米,具3棱及3条纵沟,上部棱角锐利,下部圆钝有时具波状齿,黑褐色,无光泽,比宿存花被长。花期6-9月,果期8-10月。
3经济价值
苦荞不仅仅有很好的营养价值、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苦荞也是很好的饲料作物,养麦籽粒、碎粒、皮壳、秸秆和青贮都可以饲喂畜禽,而广泛用作牲畜饲料的是碎粒、米糠和皮壳。苦荞碎粒是珍贵饲料,用其饲喂家禽可提高产蛋率,也能加快雏鸡的生长速度;饲喂奶牛可提高牛奶的产量和品质;饲喂猪能提高肉的品质。苦荞比其他饲料作物生育期短,其青体、干草和青贮均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苦荞还具有去污作用和护肤作用,是去污剂和化妆品的良好原料。国内外已研究制成多种洗涤剂和美容、护肤、护发霜。苦荞皮壳是人们通常使用的枕芯填料,长期使用有清热、明目、安眠的作用。苦荞皮壳的灰分中,碳酸钾的含量约占45%,是提取碳酸钾的好原料。苦荞作为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已有较长的历史,我国苦荞在国际市场享有盛名。
近年来,随着对苦荞营养、药用成分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对苦荞食品越来越青睐,苦荞食品在出口创汇中供不应求。
4优劣辨别
外观:好的苦荞茶外观应为黄绿色,且大小均匀、没有色差,反之颜色发白或者颜色深浅不一则为次品。其中,药丸形状的最好,因为球形的表面积最大,在冲泡的时候更容易释放出有效成分。另外,不要以为黑苦荞麦得名是因为它的壳是黑色的,里面的芯依然是黄绿色的。市场上充斥很多劣质苦荞,存在硫熏、重金属超标、细菌超标等问题,建议选择陈志谦苦荞茶这些知名品牌,规避质量问题。苦荞加工以后得到的普通黑苦荞茶是棕黄色的,全胚芽黑苦荞茶的颜色略深,是棕褐色的。
味道:好茶应是用工艺本身发挥苦荞本色荞麦香味,而不是用其它添加剂和化学助剂来调制香味。好的苦荞茶是纯荞麦香,反之有其它类型香味或异味则为次品。制作过程中都要经过烘烤这个程序,适度的烘烤可以促进黑苦荞麦生物类黄酮的转换,提高芦丁的含量,质量上乘的黑苦荞茶的味道是一种清新的麦香味,但一定不能有“糊味”,有的话一定是烘烤过度了,不能吃的。
原料:苦荞茶有的是用苦荞麦做的,有的是用黑苦荞麦做的。黑苦荞麦的有效成分是普通苦荞麦的3~5倍,用黑苦荞麦做的“黑苦荞茶”肯定比普通苦荞麦做的“苦荞茶”好。而黑苦荞茶又可分为全粉黑苦荞、麸皮黑苦荞、胚芽黑苦荞及全株黑苦荞。但是,“芦丁”、“硒”在胚芽里面含量最高,氨基酸、膳食纤维在胚芽里面含量也较高,而所谓全株茶就是用苦荞麦的根、茎、叶等本来应该丢弃的部分做的,这些叶子放在一起很容易腐烂,加工不及时肯定会坏掉,而且只能在苦荞麦收割的时候获得。所以原料是全胚芽的黑苦荞茶更好。
5发展概况
中国西南地区的云、贵、川、藏是荞麦的起源中心。荞麦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分布非常广泛,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从平原到山区,亚热带到温带寒冷地区都有荞麦的踪迹,特别是山区、高寒冷凉地区,不能种植水稻、小麦等高产作物的地区更是荞麦的高产区。荞麦的栽培种有两个,一个是苦荞(tartarybuckwheat),另一个是普通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