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急诊PCI处理策

急性心肌梗死根据心电图ST段的变化分为STEMI(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NSTEMI),对于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最有效的再灌注疗法。在能承担急诊PCI的医院中,患者从入院门到开始再灌注治疗的时间应控制在90分钟之内,如果患者就诊于无急诊PCI医院,加上转运时间至有PCI医院,从症状发作到开始再灌注治疗的时间应控制在分钟之内,这样才能使病人最大获益。

但在临床上,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病变的患者占有40%~65%,这些伴有多支病变的ST段抬高患者往往预后不良,造成左心功能减退,心肌缺血等,且有相对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对于一般的急性心梗合并多支病变的患者要对其进行临床状态评估:造影所见(病变、血管、症状严重程度)、心肌受累程度(临床、心电图等)、临床情况(年龄、OMI、心肾功能)、病人情况(知识、心理、依从性)、医生经验(内科、心外科)、肾功能(有无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随疾病(DM、凝血障碍、血管疾病、显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外周血管病)、预期寿命(是否合并存在影响寿命的其他疾病)以及入院前患者的生活情况。另外,STEMI患者多支血管病变是否同时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也需要从一些方面进行考虑:1、可能的获益:减少再次介入治疗所带来的不便和并发症;稳定其它可能破裂的斑块;早期完全血运重建,改善心功能;降低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延长生存;减少住院时间;降低费用。2、承担的风险:延长手术时间;增加造影剂用量;增加放射线照射量;增加处于危险状态的缺血心肌;出现并发症预后更差(如血栓、抗血小板药抵抗);经济风险等等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那么,对于多支病变在AMI到底需不需要处理呢?年ACCF/AHA/SCAIPCI指南明确指出,在急诊PCI当时干预非梗死病变血管是有害的,除非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同时非梗死动脉下游缺血面积较大影响血流动力学才会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根据目前大量研究,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最好不要在行急诊PCI时处理非“罪犯”血管,否则对患者是有害无益的;但如果冠脉造影提示除“罪犯”血管外,非“罪犯”血管的斑块不稳定,有破溃的可能的情况下,并且血流动力学(血压、腔内压)不稳定,应权衡后进行处理,倘若ECG定位明确,血流动力学稳定,非“罪犯”血管的斑块目前尚稳定,那么对于此类病变不应该干预非梗死动脉,以控制危险因素和药物维持治疗为主。无论AMI是否伴有多支血管病变,术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抗凝、抗血小板,另外多支病变中非“犯罪”血管往往为狭窄重、钙化病变,血管机械性再通可能难度较高,术中风险极大,有效地控制血糖、抗血小板和稳定斑块治疗对实施PCI的患者是更为重要的,其可使患者最大程度受益。

所以,急诊介入治疗的原则是血流动力学稳定的STEMI患者直接PCI不应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原因为:斑块的不稳定性;慢血流或无复流;降低心肌收缩力。合并性心源性休克或循环衰竭的STEMI合并多支病变患者可酌情处理对心肌灌注影响较大的非梗死相关血管。合并STEMI的多支病变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目的是尽早实现心肌再灌注,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xingyixianyan.com/nwyfy/57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