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疾病进行分类是临床决策的需要和研究决策的需要,临床决策的原因包括:病变程度的判断,治疗选择,是否需要转诊;研究决策的需要包括:评判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组及干预措施的依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熟悉的急性胰腺炎分类是根据病理分类,分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这个分类是大家最熟悉的分类,从教科书到临床工作都被反复提及。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根据病理进行分类的分类系统临床的实用性并不强,尤其是对于多变的重症病例,临床指导意义不大。现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治实际是以影像学为基础的综合病情分析,年Balthazar等根据CT检查来定义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年进行了一次修订,将急性胰腺炎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A正常,B局部或弥漫性胰腺增大,C胰周炎伴胰腺异常,D胰腺实质或胰周单发液体积聚,E广泛胰腺内外积液(包括胰腺和脂肪坏死,胰腺脓肿)。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分型系统具有很强的临床技术或治疗选择的实用意义,被使用了很长的时间,人们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影像学的两个问题:CT无法准确判断3天内胰腺坏死程度及范围,急性胰腺炎早期的并发症在4周后坏死物质被包裹,表现为“包裹性坏死”。包裹性坏死是不同于胰腺假性囊肿的局部并发症,可以说是个新的发现,因此修改急性胰腺炎的分类成为必然。
年,另一个分类指导思维的分类标准被国际胰腺病学会发布,即急性胰腺炎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修订版)》,将急性胰腺炎分为3级,分别是:轻度,中重度和重度。
咋一看,这个分类标准是不是有“退步”了的感觉,其实不是,这个分类的指导意义类似于我们国内的三级转诊。
轻度:急性胰腺炎不伴有器官功能障碍及全身或局部并发症。
中重度:急性胰腺炎伴有一个性器官功能障碍(一个性是指小于等于48小时)或局部并发症。
重度:急性胰腺炎伴有持续性器官功能障碍(大于48小时)。
以上标准的指导意义是:重度的急性胰腺炎需要转诊至三级医疗机构或专业的胰腺病中心进行治疗。这个分类标准更具有医疗的行业性,将优质的医疗资源集中在专业的诊疗中心,适合西方严格转诊的医疗系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类似的分类系统,将急性胰腺炎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危重,共四级。没有器官功能障碍为轻度,一过性器官功能障碍为中度,感染性坏死或持续性器官功能障碍为重度,同时有感染性坏死和持续性坏死为危重。小编认为:这个分类系统,没有亚特兰大分类根据三级医疗系统清晰的转诊意义。
但是,胰腺的局部情况的判断仍然以CT检查为基础,CT检查主要将急性胰腺炎诊断为:急性胰周液体积聚,急性坏死物质积聚,包裹性坏死,胰腺假性囊肿。CT检查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坏死的判断,也是选择介入或有创治疗措施的重要依据。
这是急性胰腺炎分类系统代表性的脉络,期间可能也有其它不同视角的分类系统,但总体的趋势是在病情判断的基础上向更加系统的医疗资源的配置角度发展,如三级转诊,具体的某项诊疗技术即作为疾病状态判断和治疗选择的依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