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
初一
.02.05星期二
大年初一
正月初一,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隋代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饮食小妙招
春节假期由除夕开始,一直延续到大年初六,在这期间各种庆祝活动,家人团聚、走亲访友,免不了各种聚餐,天天大鱼大肉,摄入了太多的油脂,加上熬夜喝酒有可能会导致肠胃不适、便秘、肝炎等症状,为此心肺康复中心给您提供一些饮食小建议。
1.饮食卫生需注意
年年有余是古代流传至今的重要春节习俗,也就是除夕的团圆菜不能当天吃完,连续吃到第二年(年初二)以示年年有余。我们在存放剩菜时,不要将它置于铝制的盛器或锅内,因为铝的化学性质非常活跃,在空气中容易氧化,表面生成氧化铝薄膜。氧化铝薄膜不溶于水,却能溶解于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盐也能破坏氧化铝,较咸的菜肴或汤类长期存放在铝制的盛器中,会产生化学变化,生成铝的化合物,对身体有不良影响。
2.注意荤素搭配,适量进食肉类,多吃蔬菜水果
节日的餐桌菜肴丰盛,顿顿离不了鱼肉荤腥;蔬果不仅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解油腻,维持胃肠正常蠕动,预防便秘,而且能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3.美酒宜小酌慢饮,切莫贪杯
春节期间亲人朋友团聚,难免要喝酒助兴,但是饮酒要根据自己的酒量及身体状况适可而止,过量喝酒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的危害,饮酒太多会造成口齿不清,视线模糊,失去平衡力,对人的神经、心脑血管、胃、肝、肾等各脏器都有一定损害。
4.美食面前需“矜持”,每餐八分饱,切勿暴饮暴食
春节期间桌上的美食相当丰富,但也不能暴饮暴食,增加肠胃负担,损害胃肠道健康,甚至是消化系统的疾病,小到消化不良、胃反酸,大到急性胰腺炎危及生命。
5.按时就餐,主食不可忘,少吃零食饮料,多喝水
节日期间少不了各种好吃的零食饮料,零食吃得过多,影响主食的摄入,打乱胃肠道功能,因此避免饮食不规律,保持充足的饮水量,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功能。
6.保持规律作息,吃动平衡
切忌熬夜会友,管住嘴迈开腿,避免久坐,保持吃动平衡;运动方面,可以选择长时间的中小强度运动,最好能保持每天45分钟至1个小时的有氧运动,比如瑜伽、慢跑、游泳等。此外,配合做一些力量训练,起到保持形体和增加肌肉、强壮骨骼的作用。
7.适当吃些山楂、苹果醋、酸梅汤、大麦茶等食品促消化。
特殊人群还需注意
1.胆病患者忌“油”
胆病患者大量进食油腻食物,会加重胆囊的负担,诱发急性胆囊炎。因此,有胆病的患者要少吃油腻食品。
2.感冒患者忌“聚”
感冒患者不宜外出,最好在家中调养,这样既有利于病情恢复,又能避免将病传染给他人。
3.胰腺病患者忌“饱”
过量进食会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诱发急性胰腺炎。
4.高血压患者忌“闹”
亲朋好友相聚,人多热闹,可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促使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而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
5.冠心病患者忌“累”
节日期间操劳太多或玩乐无度,会使心跳加速、心脏负荷加重、血压升高,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或脑中风。
6.糖尿病患者忌“甜”
节日期间,糖尿病患者应忌“甜”食,过多摄入甜食会使血糖升高,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昏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7.脉管炎患者忌“烟”
脉管炎患者频繁吸烟可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并能抵制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使病症加剧。
8.消化性溃疡患者忌“熬”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熬夜甚至通宵,睡眠不足或身体过于疲劳,极易引起疾病发作或病情加重。
9.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忌“凉”
春节期间,气温波动较大,因此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应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防寒保暖,以防旧病复发
心肺康复中心简介
医院心肺康复中心(暨运动医学与心肺康复治疗科),于年筹建,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是集医疗、康复、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心肺康复专科,现中心占地面积约平方米。是目前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心肺康复中心。开科至今已累计康复治疗人数为10万余人次,其中心脏康复I期及II期康复人数为3万余人次,目前每日接待病人余人次。本中心是由心肺康复医师、运动及物理治疗师、康复护师、心理测评师及营养师组成的专业康复团队,中心开展项目包括负荷心电图、静态肺功能、运动心肺功能、肌肉功能、机体能量代谢功能及体适能评估。多个亚专科包括:心脏康复(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脏瓣膜病术后、血管病重建术后、难治性心衰等)、围手术期心肺康复、神经系统疾病心肺康复、呼吸康复、重症康复、慢性病运动康复的临床与科学研究;目前已成功举办广西首届心脏康复国际会议。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